郑雯,中国“调酒皇后”,调酒行业国家级评委、国家级裁判、国家高级裁判,2008年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调酒行业形象大使。
郑雯13岁时那一年,表姐从日本学完调酒回来,在表妹面前表演了一番。花哨的动作、绚丽的弧线,郑雯看得如痴如醉,提出要去学花式调酒。母亲同意了她的这个兴趣爱好。
但没多久,当发觉女儿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不再以学业为重时,母亲着急了,将郑雯的酒瓶与教材统统没收,藏了起来。然而,初中毕业后,郑雯还是瞒着家人,偷偷将报考档案从普通高中换到了职业高中,并在开学后直接搬进了职高,母女间的冷战由此开始。
“那会儿我都倾家荡产了。”郑雯说,母亲不给学费,她只好拿出从小到大积攒的压岁钱。家里地方小,没有地方甩酒瓶,郑雯放假时就跑到马路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不但她的手指手臂被瓶子砸肿了,还因为吃饭不规律,得了胃溃疡,被送进了医院。好在命运垂青喜欢奋斗的人,郑雯第一次参加全国调酒比赛就拿了冠军。
临近高考,郑雯不想考大学,想工作。“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毁了!”母亲说。拗(niù)不过家长与老师,郑雯最终走进了考场,但在考试过程中却悄悄“使了坏”:语文卷,只写了作文;数学卷,挑了几道大题答;英语卷,ABCD胡乱填……郑雯记得交卷时的场景,同学们都看傻掉了,连监考老师都说“这孩子完了”。
高考落榜,父母难过,郑雯倒没觉得这是世界末日。“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祟,他们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郑雯特别反感家长们攀比子女学历的做法。
郑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吧洗杯子——寒风凛冽的冬夜,别的孩子躲在家里享受暖气,郑雯在喧闹的酒吧洗杯子,水是冰冷的,为了避免杯子打滑,她咬咬牙,脱去了橡胶手套。“我不是为了钱,就是想看看调酒师平时怎么工作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酒吧的调酒师请假,郑雯走到吧台甩了几下瓶子,娴熟的表演让老板吃了一惊,“你可以过来试一下。”经过近两个月的煎熬,郑雯终于成为梦寐以求的调酒师,她的收入节节攀升,突破了五位数。
“钱对我来说( )意义。我想要做的事,不仅能挣钱养活自己,还能拯救像我当年一样的孩子。”当昔日同窗纷纷走进大学校园,郑雯拒绝了来自酒吧的高薪邀约,跑去调酒培训学校应聘教师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