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梁漱溟的故事之批评沟通表达庄重平等:怎样开导犯错的糊涂娃

点击:764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在梁漱溟的记忆中,父亲跟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庄重的、平等的,甚至很少正言厉色地教训过他们。他只记得大哥挨过很少几次打,他自己则一次也没有挨打过。

梁漱溟追忆儿时趣事时说,有一次他积蓄的一小串铜钱不见了,吵闹不休。

第二天,父亲扫地时,在庭院的桃树枝上看见了——原来,是梁漱溟挂在上面,忘记了。父亲( )把梁漱溟叫了过去

梁漱溟看时,却见树上除了挂着自己的那串铜钱外,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是父亲写的一段话: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亲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

虽然父亲没有一声批评训斥甚至吵闹,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梁漱溟从此真的很少“糊涂”了。因为桃树上挂着那串的铜钱,还有那张小纸条,就那么鲜明而深刻地永远留在梁漱溟的脑海里,提醒着他。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