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流芳千世的《出世表》中,有这样一句话:“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这句话讲的是诸葛丞相于蜀汉建兴三年春率众南征,平定益州(即四川盆地一带)南部四郡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豪强地主叛乱。不过,我们这里要说的不是“七擒孟获”的故事,而是“不毛”的意思。
现在广泛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将“不毛”注释为“不长草”(的地方)。学界也大都这样解释“不毛”二字。
然而,成都学者李定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研究过《出师表》中的“不毛”一词,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李定先生认为:当时,孟获逃过泸水,向邻国请求避难。邻国是个佛教国,我国古代称它为“缅”,古印度称它为“缅毛”,他们自称“不毛”,这个国家就是现在的缅甸。所以,“不毛”应该是一个地名,就是缅甸。持不毛是地名说的还有央视10套的探索发现栏目。该栏目称,缅甸的英文是“Bermah”,音译“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