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威特,德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把其儿子小卡尔培养成德国19世纪著名天才。 
	
 
	小卡尔小的时候喜欢在墙上乱画,虽然老卡尔给他买了学习绘画的用具,但他仍然克制不住自己的这一癖好,总是趁老卡尔不在意时偷偷地用笔在墙上涂抹。 
	有一次,正当小卡尔在墙上画得高兴的时候,被老卡尔抓了个正着。“卡尔,你在做什么?”老卡尔立刻制止了他。小卡尔迅速地转过身,把笔藏在了身后,并用身体拦住刚刚涂抹的东西。老卡尔让他独自一人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呆一会儿。 
	过了一阵,老卡尔把他叫出来,并询问他为什么要在墙上画。小卡尔说:“爸爸,我知道错了。因为我刚才在房间中想了很久,我想我的行为破坏了墙壁的清洁。其实我有画画的纸张,我应该在纸上画画而不是在墙上画。你曾经给我讲过不能弄脏东西的道理,所以我犯错误是不应该的,请您惩罚我吧。” 
	老卡尔并没有惩罚小卡尔,或者说已经进行了惩罚——叫他去房间一个人呆一会儿的目的,就是让他自己想清楚这个道理。因为孩子有时在做某件事时,纯粹是一时兴起,他可能也懂得某些道理,只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如果老卡尔当场就去训斥他,或把那些讲过多次的道理再给他讲一次,一定( )会有这样好的效果。孩子能自己从内心里真正认识到了错误,这样的印象就会留得很深,也就会减少他再犯错误。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拒绝到自己的房间或指定的地方去。有的孩子还会对父母的命令采取蔑视的态度,不执行父母的命令。如果碰上这种情况,老卡尔认为,即使孩子哭闹,也要把他关进房里,而且父母要守在门外,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开门。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任何对抗都是无用的。要让孩子面对这个现实,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