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庆的祖父是个木匠,主攻大器作,就是帮人盖房子、立木架、造犁耙;他的父亲也是个木匠,主修小器作,做一些精致的木器,在上面雕刻一些花鸟虫鱼,闲暇时也打打家具。
小时候,刘国庆就是在碎木屑里长大的,一闻到原木的清香就觉得亲切无比,因此不到七岁,便吵着要学手艺。但是他的祖父不同意——他希望孙子能跳出这个行当,在他的旧观念里,木匠总属于三教九流的圈子。
一旁的父亲看了祖父一眼,说了一句话:“君子不器。”祖父于是不吭声了,开始教孙子挑木料,画墨线。后来,被父亲逼着背《论语》后,刘国庆才知道这是孔老夫子的话,意思是,君子不应像器具一样只有一样用途,应该博学多能。这也是刘国庆第一次感受到《论语》的力量。
等年长一点,胆子大了一些,刘国庆便跟着大哥去大队的果园里偷苹果。把裤子脱下来系上裤腿,搭在脖子上就成了最好的口袋,后来不幸被人发现,刘国庆跑得慢被抓住了。
看果园的扭着他的耳朵去见他父亲,他却把责任都往大哥身上推。父亲拿出了戒尺,问道:“君子求诸( ),后面一句是什么?”“小人求诸( )。”刘国庆回答。“那你是要做君子还是小人?”刘国庆听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低下头开始小声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