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即卡尔·威特,19世纪德国著名天才。
卡尔出生之后的第三天,格拉彼茨牧师来到了他家。
“威特先生。您知道,我一直相信您的说法,也一直支持您的教育观点。可是现在,我真为您担心。”在发现小卡尔并不是一个机灵的孩子之后,格拉彼茨牧师说道。
“担心什么呢?格拉彼茨牧师。”虽然老卡尔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仍旧想让他亲口说出来。“请原谅,我知道这样说会使你感到难受,但我不能在事实面前装作什么也没看出来。”“哦,格拉彼茨牧师,请直说。”“我看得出来,小卡尔显得并不是那么聪明。虽然这是令人遗憾的事,但我想,我们都应该面对这个事实。”“是的,小卡尔的确不太聪明,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决定性因素。”“当然,先天不算太聪明,但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也不聪明。不过,这样一来,您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老卡尔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说法。
“我不妨给你出一个主意。既然孩子不太聪明,现在惟有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后天培养上。我的意思是,从现在起,您和您的妻子,包括您的儿子都要准备作出某种牺牲。”“牺牲?”“既然孩子先天不太聪明,那么你就应该充分利用后天的教育来改变他。你应该让他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严格的训练,甚至是残酷的训练。这样虽然会牺牲他享受一般孩子那种美好童年的权利,但一定会对他的将来有好处。至于您和您的妻子,更应该为此牺牲,比如牺牲夫妻的温情等等。”格拉彼茨牧师认真地说。
“天哪!格拉彼茨牧师,你怎么会这样想?这种牺牲有什么意义?难道还有什么比幸福的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事吗?难道孩子的前途不重要吗?孩子的前途当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你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相反,它只会使孩子既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也不会学到他所必需的一切知识。要知道,任何的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毁了孩子。”老卡尔反驳道。
许多人成年后都说过,他们年幼时曾受到父母的极度催逼,结果留下终生的创伤。冯卡尔·冯·路德维希是一个学业天赋极高的孩子,在父亲不停地催逼下,他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尽管他11岁就大学毕业,被教授们预言会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但上研究生院的第二年,他就对数学全然失去兴趣,随即转入法律学院,而且很快也对法律( )了兴趣。最后他从事办事员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担责任——成了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