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林,一个阳光大男孩,高一时就取得了清华大学保送资格,大三时成为世界级著名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的预研生,而后在清华大学信息交叉学院读博。
张小林上初三后,因为不喜欢化学,每次考试化学成绩都在六七十分徘徊。母亲邵衡宁很着急,化学老师也因此多次找她。
为促使张小林在短时间内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复习一遍,同时培养他学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邵衡宁决定动员他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三天后的全区化学竞赛预赛。
但这次,张小林坚决不干,说自己化学基础差,而且预赛马上就到了,时间太紧。邵衡宁却装出很有把握的样子告诉他:“这样吧,你只要把我挑出的20道题认真做了,我保证你能进( )!”
20道题,题量不大,张小林想了想觉得能接受,就勉强答应了。
几天后,张小林高兴地告诉邵衡宁:“妈,你真是个预言家!”原来,张小林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赛。
一般而言,参加竞赛的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母亲偏偏让偏科的张小林参赛,其实就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若是挑战成功了,自信大增;若是失败了,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