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张小林提前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天津市保送生中唯一免笔试、免面试的学生。
2005年,张小林考进了南开中学理科实验班。
没想到,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小林,在开学摸底考试中,成绩竟然让人沮丧——全班45人,他的总分是全班第33名;数学平均分75分,他考了76分。这次考试让张小林大受打击,此后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连打篮球都懒洋洋的,整晚沉浸在电脑游戏中。
母亲邵衡宁认为必须帮儿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豪感,否则,他会被电脑游戏毁掉!“孩子在摸底考试中受到打击,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好材料,失去了信心,才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现在,他需要一个有( )难度的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邵衡宁想。
正好一周后全区有个高一、高二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难度相当于全国“希望杯”中学数学竞赛难度;20天后,天津市还有一个高中数学联赛预赛。这让邵衡宁眼前一亮。
当天,邵衡宁故作轻松地对正忙着玩电脑游戏的张小林说:“就像跳水比赛,咱挑难度系数高的参加吧,参加高二数学竞赛和高中数学联赛。”她当时是这样想的:挑难的考,考好了是意外惊喜;考砸了也有理由,避免他因为失败再受打击。
“妈,你没病吧?就我?”张小林听她这么一说,惊疑地停下游戏问。“对,妈看好你,你一定能行!今晚你赶快做完作业,咱们各做半套高一和高二的数学‘希望杯’竞赛题就知道了。”尽管心里没底,但邵衡宁依然用充满信心的语气坚定地说。看母亲言之凿凿,张小林爽快答应,打完这局游戏就做题。
张小林的性格中有种不畏难、喜欢挑战的特性,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个几乎全部来自天津知名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中,他每次做题都是第一,频频得到老师的表扬。短短一个暑假,他就学完了高二上学期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