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旦前的一天,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北大毕业生武小锋卖起了糖葫芦。
说干就干。一大早,武小锋穿好衣服,冒着凛冽的寒风,蹑手蹑脚地推着车去镇里卖糖葫芦了。当众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这位“北大才子”时,武小锋觉得好像有许多芒刺扎在身上,十分不自在,只好眼睛一直盯着地面,不敢抬头看人。而不远处,武小锋的中学同学李军也在卖糖葫芦,他大声地叫卖着,声音很洪亮。武小锋也想像李军那样大声地吆喝叫卖,可心里紧张得“怦怦”直跳,张了几次嘴都没发出声。
眼看着许多人都去李军那里买,一个小时过去了,武小锋一支糖葫芦都没卖出去。终于,心急如焚的武小锋逼着自己张嘴吆喝起来:“卖糖葫芦了!”随着叫卖声音的逐渐增大,顾客越聚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可能许多人都想看看这个北大学子是怎么卖糖葫芦的吧,或者大家出于同情,有的人一次就买了几串糖葫芦。
看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放满了铁皮盒,武小锋感恩的同时胆量也越来越大,吆喝声情不自禁地越来越大,而且还能够喊出花样:“过来尝尝香甜可口的糖葫芦,不尝不知道,尝了忘不掉,买一支尝尝!”结果,武小锋的糖葫芦竟然比李军先卖完了。
半个月后,武小锋的事被无处不在的媒体报道后,先后接到了全国三十多家单位打来的招聘电话。
2006年1月14日,武小锋参加了一个与4家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见面会。有过这段卖糖葫芦的经历,武小锋再也没有在北京人才招聘会上那种怯生生的感觉了。
有位领导故意“难为”他:“假如在这次见面会以至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你仍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你该怎么办?”武小锋很( )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经过屡次求职挫败的考验,通过在家里卖糖葫芦的磨炼,我渐渐地懂得,一个人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尽早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