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台湾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郎咸平回忆,语调里充满着惆怅和无奈:
我的智力好象要比别的小孩发育得晚,这可能是他们(父母)小的时候对我能否长大不抱希望,加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照顾我生病和生活上,而忽视了对我的教育。
上小学时,我还不会写123,也不知道1+1等于几。别的小孩三下两下就能学会的东西,我讲上三五遍也不会,老师们开始还有一点耐心,时间一长,就失去了信心,都认为我是无可救药的。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我的作业簿上都是很差的成绩,而且还是一塌糊涂。后来老师也不管了。只要我能来,上课不调皮不捣乱就行了。而且别的方面似乎什么都不如人家,包括体育、艺术、学习成绩等。
我对自己完全不认可,由于属于坏学生之类的缘故,我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多余的人,而且好象整个世界都和我过不去。
郎咸平迄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
爸爸在他小学5年级时,有一天心血来潮,也可能是良心发现,突然想看看儿子学习到底怎么样,有无一点可塑之材,就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练习。卷子的满分是100分,郎咸平辛辛苦苦地做完后,结果一对答案,得了5分。父亲看完后,长时间默不作声,过了很长时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找母亲说,这个小孩能长大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不要对他抱什么希望。我们思想上要早点做准备,他能干啥就干啥,我们对他要求也不能太高,读书升学方面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不是读书这块料。
郎咸平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那些学生根本就瞧不起我,也常常欺负我,我个子小,又很自卑,我基本上都是被打。念到初三的时候我感觉非常不愉快,觉得上学没什么意思,对人生也非常失望,很讨厌上学。那时真不想念书,想去念陆军官校。”郎咸平回忆说。
初中毕业后,郎咸平也去考过陆军官校预备班(陆军幼校),想出来当军人。但由于近视缘故,体检没通过,加上升高中考试前三个月举行模拟考,在1000多名考生中,他的成绩排在800多名,这个希望破灭了。对于未来能做什么,那时的郎咸平是彻底地绝望了,甚至做好了当木工的准备。
但是在潜意识深处,郎咸平还是想升学的。“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一个星期最多教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 )。”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的郎咸平,使他感到了压力,开始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