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始,上海闸北区一学校教导处就发布了一个新举措:老师在批改课堂作业时,用“O”替代“×”,批改作业的错误。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柔和一点,尽量选择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该校教导处老师解释道,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希望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都需要温和一点。每周,学校的督导老师都会抽查各个班级的课堂练习本,了解各位教师批改作业的规范,并作为教师平时考察标准之一。
新举措刚实施半个月,学校部分教师提出质疑: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用“×”表示错误,“O”表示学生订正过关,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需要反复向学生、家长进行解释说明。“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给工作带来( )。”一位小学教师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