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林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高一时就取得了大学保送资格;保送清华大学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清华大学最牛的班级姚班的一员;大三时成为世界级著名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的预研生;现在在清华大学信息交叉学院读博一。
然而,小时候的张小林生性粗心大意、懒散贪玩,平时成绩都是中等。所以,进入高中后的这第一场考试,虽然他自以为认真地检查了多遍,但成绩还是让人沮丧——全班45人,他的总分是全班第33名;数学平均分75分,他考了76分。这次考试让他大受打击,此后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连打篮球都懒洋洋的。
同时,母亲发现,晚上该学习的时间张小林都在玩电脑游戏,起初说他他还关机,后来他似乎在其中找到了不可替代的乐趣。
分析了儿子的优缺点后,母亲想不妨先强化孩子的理科,让他先在这些学科上脱颖而出,找回自信,然后带动其他学科。
正好一周后全区有个高一、高二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难度相当于全国“希望杯”中学数学竞赛难度,20天后天津市还有一个高中数学联赛预赛。母亲故作轻松地对正忙着玩电脑游戏的儿子说:“就像跳水比赛,咱挑难度系数( )的参加吧,参加高二数学竞赛和高中数学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