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杰,“大连市十大杰出母亲”、“辽宁省优秀母亲”。
袁清杰虽是一个农家女,但很有思想,她觉得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因此经常跑到书店买一些《怎样培养孩子》、《育子经》等教育孩子的书籍回来研读,从中汲取营养。
在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上,袁清杰不仅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她告诉孩子们,学习上遇到似懂非懂的问题绝不能含糊放过,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或学习好的同学请教;每天睡觉前要预习一下第二天的课程……
袁青杰还不止一次地告诉孩子们,人的习惯不同,处事方式就不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养成好的习惯,一旦坏习惯养成,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行为,像影子一样伴随终生。
小浩上小学二年级时,一次在学校大扫除累了,回家没做完作业便睡了,结果第二天受到老师的批评。袁清杰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再批评他,而是先问小浩:“解放军叔叔执行任务、工人叔叔干活时要是累了,能停下来睡觉吗?”“不能!”“对呀!如果解放军叔叔和工人中途停下来,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损失,他们会咬牙坚持到底,直到完成任务。而你是学生,学习就是你的任务,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你不完成又怎么可以睡觉呢!”听到这,小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袁清杰又给他讲了邻村一个贫困孩子认真学习,被评为全市优秀学生的例子。小浩听后深受触动,当即对袁清杰说:“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袁清杰不仅关心四个孩子的学习,还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她认为:“一个人只有道德品质好,动手能力强,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多做贡献。要想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四个孩子一半不是亲生的,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最怕的就是别人说她让孩子干这干那,质疑她对孩子不亲,袁清杰却不管这些,对每个孩子都一样,自小就教他们如何洗衣做饭干家务。孩子小的时候都不想做,她就耐心地一遍遍讲道理,一次次做示范。她说:“我爱你们,但绝不溺爱你们,那种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考上大学了还不会照顾自己的做法是害你们。”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个个都不懒惰,家里活儿拿起一样是一样。
为了让孩子们“做个好人”,她经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并以身作则地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做榜样。袁清杰的父母和公婆身体都不好,她经常跑前跑后精心伺候照料,平日两家老人的吃穿用,家中的洗洗涮涮,以及看病拿药等,方方面面都替他们想得很周到,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孝女和好儿媳。她这种( )的教育,像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润泽了孩子们的心田。久而久之,几个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像她一样孝敬长辈,放学回家或周末,不论到自己家还是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都主动收拾家务,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还让他们养成了勤劳持家的好习惯。
时光荏苒(rěn rǎn ),在袁清杰日复一日的教诲中,四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当他们理解了袁清杰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她对自己的期望后,学习更加刻苦。大孩子帮助和影响小孩子,小孩子求教和学习大孩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每个人都是班级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终全部考上大学,分别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