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金亚伦是个天生的“工科孩子”,理科方面的知识几乎无师自通,但阅读和作文是他最害怕的学习科目,尤其作文写得干巴巴,没有文采,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得要领。
在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参照外国教育学者经验后,我和儿子好好谈了一次。“对你而言,学语文不是为了成绩,也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开发右脑。因为右脑的开发能够帮助你整个大脑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你实现做科学家的梦想。”
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鼓励儿子研究课文和范文的结构。比如“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结构,“总-分-总”是议论文结构,“外貌-性格特征-典型事件-总结”是刻画人物的一般结构,“矛盾-高潮-解决”是童话结构等等。这样的做法有些死板,但对儿子这种一写作文就头脑一片空白、写了上段不知道下段的“工科生”来说非常有效。至少,他会照猫画虎,知道每一段要写些什么内容。
等儿子写好一篇作文之后,我及时鼓励他:“左脑的工作完成了,现在你要充分调动起右脑的潜能。我们看看,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把这句死板的话替换掉;再看看能不能加一点想象和夸张;如何承上启下,变得顺溜些……”在我的帮助下,儿子充分利用语文课上学的修辞手法,对作文进行再加工,把干巴巴的“八股文”变得尽量生动活泼。
尽管他的作文读起来依旧有些枯燥,但我们家丈应该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所以,每次儿子将写着“合格”和“语言一般”等批语的作文本交给我签字的时候,我都具体地写上他( )的进步。比如,我表扬他又学会了一个比喻句、表扬他某个成语使用得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