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儿子马失前蹄,出了年级前十名不说,距离他心仪的大学也差了十几分。“我决定了,复读一年。”说完这话,儿子转身进了房间,开始收拾已经放进箱子的课本。
当天晚上,儿子又坐回书桌前。真要儿子复读吗?想了又想,我举起了反对牌。在我的观察中,过去三年,儿子已经尽了全力。这次发挥失常,压根不是知识储备不足,而是心理状态不佳。复读一年,谁能保证明年一定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若再遇滑铁卢,儿子能承受那样的打击吗?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公已经频频点头:“就是就是,再说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规定成才的就一定是名校生啊?”然而,我和丈夫的共识,在儿子那里却遭到了抵制:“不,我必须复读,明年考不上理想学校,来年我还复读!”看着儿子孤注一掷的眼神,我一惊:儿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脆弱和偏执了?
仔细想想,儿子之所以这样,我们当家长的难辞其咎。高中三年,儿子每有进步,我和他爸都大张旗鼓大肆渲染,一来二去,孩子的虚荣心和好胜心完全被激发出来,渐渐变得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了。有人说种种悲剧是性格使然,可认真想一想,是不是身边人的推波助澜也进一步( )了天之骄子们的脆弱和敏感?如是一想,我甚至有点庆幸儿子的这次失利了,虽然代价有点大,但对于重塑儿子的性格,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必须为儿子补上如何对待失败这一课。于是我和老公轮番上阵,重复一个论调:人生在世,成功从来不是单一标准。刚开始,儿子听都不要听。后来,听到我们举出大刚的例子,他沉默了。
大刚是儿子的发小,成绩一直很优秀,却不想初中时家里发生变故,本来具备名校生资格的他无奈上了一所职业高中。就在所有人都为大刚惋惜的时候,他却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职高毕业后,进入一家钢铁企业当工人,因为爱学习喜钻研,很快成了小组长。就在前不久,他还被公司选派到海外去进修,等他回来,据说能直接进入管理层了。“大刚没有上名校,一样取得了成功。爸妈相信你也一样,哪怕上一所普通院校,只要保持向上的冲劲,同样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听了我们的话,儿子的想法有了松动:“可我觉得没法面对别人的目光……”我和老公相视赧然,儿子的感觉,我们何尝没有。我们得承认,一时的舆论肯定会让内心不舒服,但人生说到底是自己的,有必要为了他人的目光而彷徨吗?而且,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从来不会在乎别人的目光的。我们真心希望儿子能够具备这样的强大,有了这样的强大,他以后的人生才会真正过成自己的。听了这话,儿子的目光一下子坚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