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高中毕业,林清玄参加高考,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分,林清玄考了361.5分。
终于考上大学了!林清玄高兴得不得了,回到家就用红纸写了一条标语:“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自家大门上。
上大学的时候,林清玄想,那个考361分的考生是谁,他比自己还要幸运哩。一番调查之后,林清玄终于找到了这个幸运儿。他叫张毅,后来跟朋友联手创建了“琉璃工房”公司,现在公司名列世界500强,他是老板之一。
这件事给林清玄的启发是,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孩子不要放弃,家长更不能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那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孩子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把他们教育成一个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林清玄说自己曾看过一个科学报告,研究人员访问了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看他们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否都名列前茅。结果出人意料,这些成功者小时候的考试排名大多是班里的7~17名。林清玄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可以称之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秘密。首先,考第1名的孩子压力太大了,为了保住第1名的宝座,他要牺牲许多( )时间,这样,课本以外的知识就得不到积累,成了书呆子;其次,考7~17名的孩子,人际关系普遍较好,他可以和考第1名的同学做朋友,也可以和考倒数第1名的同学做朋友,而且他压力小,生活更轻松,脑子更活络,更有创意,长大以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