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贵,台湾师铎(duó)奖教师,台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我们却常常以为教给孩子知识就可以了。知识,只是标志了学习这个复杂认知历程的最终结果,而如果我们只告诉孩子结果,他们自然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我自己的尝试是,以符合儿童认知历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发现,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都会好一点。
有一年,在一年级的上学期课程上完后,我看了看生字表,发现其中含“木”部和“口”部的字最多,可见这两个部件的构字性很强。我觉得如果能够把“口”部和“木”部的字写好,这个能力是可以迁移到其他字的书写上的。所以我制作了一些教具,其实也是学具,上面排布了很多含“木”部和“口”部的字。我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自己写字的时间反而并不是很多,我会让他们观察这样一个学具中字与字之间有什么关联。
不过,在让孩子开始这样的观察之前,我们会先进行一个听写。通常听写的时候,小孩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写出那个字上,也就是说把字写对,而不是写好。在确定他们可以把字写对以后,我们才会开始下面的活动。
我们的这个观察活动叫“发现字的秘密”,是在他们的作业单上展开的,这个作业单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学具。我会让他们以连线的形式对作业单上的字进行归类,这种归类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然而他们自己在连每一条线时,都要去思考,我连这条线是出于什么标准。是同音、形近、易错,还是结构呢?这样,在这个发现“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专注便得到了调动。
在这种粗线条的观察之后,我们开始聚焦具体的汉字部件。比方说今天我要教“木”字部汉字的书写,我就会请学生把含“木”字部的字都圈出来,他自己就把他所学过的“木”部的字回顾了一遍。
接着,我会给小孩展示四个形态各异的“木”字部件,这四个部件都是从四个一样大小的字上剪下来的,这一点我一定会和孩子们强调清楚。然后,我便请学生把这四个部件归类,通常学生们会将其分成两组。分法不同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说出理由就好。当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分时,他就会解释说,这两个比较瘦,这两个比较矮。这个过程就是( )。
接下来,就是同中察异。我可能会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从这两个比较瘦长的“木”字部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呢?小朋友就会都很仔细地看。他们会说横笔不一样:一个短一个长;还有学生发现,那个点也不一样:横笔比较长的呢,点比较大,横笔短的呢,点要小一些。
这两轮细致的观察结束后,我会给出这些“木”部字的剩余部分,让孩子们去拼字。比如“树”字和“松”字的右半部分应该和哪一个“木”字部拼呢?是和横笔比较短的“木”,还是跟横笔比较长的“木”呢?这时候到底该怎么拼,为什么,小朋友都可以说得出来。
而当孩子们说完怎么拼字后,我会提醒他们再去看看之前听写的字,孩子们都会一下子发现自己写得不规范的地方。这个时候我就请所有的小孩把自己听写得不好的字不好在哪里说出来,再重新写一遍。这个就叫“说到做到”。他刚刚已经自己说出了一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现在就要规范地写出来。这时候再写,孩子就会比听写的时候更有意识地要把字写好。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