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学霸的故事之学习兴趣表达思维读书—为何读林清玄能让语文考高分

点击:810


初次与林清玄先生的作品相逢是在2006年,那时的我还在上初二。

期末考试结束,即将寒假“解放”的时候,我走进学校旁边的小书店,书架上挤得满满当当的的散文随笔集中,一本薄薄的《林泉》抓住了我的视线。作者的名字叫林清玄,似乎曾听语文老师提起过。翻开一看都是短小精悍的篇什,名字还颇为有趣:比如《蜉蝣抒情》、《国王的菩()提树》、《移动的赤壁》、《只对个人,不得报销》等等。想着假期无事,这样的小书读起来既轻松,出门携带又很方便,就没再把它放回书架上去。却没成想从这小小的一本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

上大学之后,一位中文系的学姐曾告诉我,读文学名家的作品要成套成套地读,从代表作开始,到那些边边角角的“非典型”著作,如有精力便都不要放过,这样才能读懂他、吃透他、理解他。想想自己从小一路走来的阅读旅程,其实不无道理。从小学时见一本买一本的刘墉散文,到初高中从未断过的林清玄,再到高二开始有意让自己“攻坚克难”而本本( )读的余秋雨,我不是一直在按学姐说的那样去做的吗?从一本重要的作品(集)中切进去,一本接着一本,仿若庄子笔下的庖(páo)丁:“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前不久回初中看望语文老师,老师听说我当年高考语文139分(满分150)的成绩时大为惊讶,逼我吐出语文学习的“真经秘诀”,我想说起来也无非就是:多读好书,多思考。如果没有中学时与林清玄先生一篇篇美文的相遇、重逢,没有和一位位散文名家的深入接触,只怕今日的我与康德、萨特等人的作品也是无缘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