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于丹的故事之学习劳动观察—干活儿为何不是寻常事

点击:808


于丹,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


父亲还告诉我,一位叫曾国藩的湖南人说过:看一户人家的门风如何,主要看他家孩子能不能做到三件事:每天早起;爱干活儿;爱读书。在早起这件事上,因为父亲不常在家,我被姥姥宠溺得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干活儿和读书这两件事爸爸是不肯让步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是父亲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中,劳动是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譬如削水果,父亲必定左手端执一个洗净的苹果或梨,右手的果刀“啪”地一下,在果子上端磕开一个小口,从这里削开去,一圈一圈的果皮薄厚宽窄都是均匀的,一直削完,都不会断掉。那齐整的果皮盘旋逶迤(wēi yí)在搪瓷盘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

再譬如扫地,父亲教我握了笤帚,一定从屋子靠窗的一侧左面的角落扫起,一笤帚挨着一笤帚,中间不能有疏漏的地方。扫过的地面如同用空气给水泥涂过一层清漆,不留一痕灰尘。各个屋子扫下的尘土,一律扫到厨房门口。那里有个三四毫米的小落差,恰好把簸箕(běnjī)的边缘卡住,灰尘完整利落地扫进簸箕里。扫完之后,才可以用墩布擦地。

有趣的是包饺子。姥姥家是旗人,带出的妈妈、姨妈、 舅妈都是东北习惯,用筷子挑馅儿,捏出月牙形花边饺子;奶奶家是上海人,习惯用一只一指多宽的长竹板挑馅儿,装好后竹板闪到食指中指间夹住,两手虎口一合,挤出元宝形饺子。这样清晰的南派、北派文化,每次包饺子时候,都碰撞得趣味横生。妈妈笑话 挤出饺子没有花边; 打趣妈妈放筷子捏花边包成一个饺子,还不如 挤出两个饺子速度快。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