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文熙(1933~),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1954年就任《北京日报》编辑,涉足文坛。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那是我在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田秀峰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
记得,这位田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从来不出题目,而是让我们自由命题。他的理论依据是: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个性又各自相异,都在一个命题下行文,难以发现文学苗子。
一次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那篇补交上去的作文。更为有意思的是:田老师在朗读我的作文时,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停步凝思,犹如一个大顽童,在与全班的同学嬉戏。此举,顿时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有的笑,有的叫——唯有我的心跳如同擂鼓,因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目光都抛向了我——从小学到初中,虽然作文课也曾受到过老师的表扬,但没有被老师朗读过。多少年后,我感知从那一刻起,已然决定了我一生从文的归宿,因为我的文学潜能,在这一刻被田老师激活了。
第二件难以忘却的事情,还是缘于作文。有一次在自由命题的作文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桃花盛开的时候》的作文。田秀峰老师看了我这篇作文后,没有像上次那样在班上进行通读,而是拿着我的作文去找了我的家叔从荫芬去了。家叔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在当时的天津《大公报》副刊上发表过诗作,此时家叔在通师任教导主任之职。当天,家叔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告诉我:“这篇作文是田老师送来的。他认知你身上蕴藏着有待开发的文学细胞,我看了你的作文之后,也认同他的意见。你以后要多多向田老师请教,他是个有见识的国文老师。”
从此,田秀峰老师的宿舍,成了我常去的地方。他一边用拳头敲击着木桌,一边激励我要多读多写。他说他虽然不是( )的先生,但他能管窥到我的未来,极有可能是与文学结缘的人生。从那时起,我几乎迷恋上了文学名著,每天下课后就去图书馆,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书虫。
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