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名著《梦溪笔谈》作者,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白居易有一首《大林寺桃花》,其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时过三百年后,沈括看到了这首诗,他用科学的眼光加以审视,在其巨著《梦溪笔谈》中略带嘲笑地说:“既然是‘四月芳菲尽’了,怎么还有‘桃花始盛开’呢?这一定是诗人凭着想当然而闹出的笑话。可谓‘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呀!”
过了一段时间,也是个春夏交替的季节,沈括到一座山上做科学考察,偶尔看到当年白居易所看到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的诸花均已调谢,而山上的桃花则开得热热闹闹的,一片红艳。
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来,心中十分惭愧,觉得是自已错怪人家了。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来得晚,花自然也要迟开了。
此后,沈括又特意把白居易这首诗找来重读,发现诗前有了一个小序说:“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月,如( )月天,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