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杰出领导者,开创中国“克隆”技术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童第周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
1918年,童第周考入宁波师范。童第周的大哥希望他毕业后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但为了实现更为高远的志向,童第周通过努力,考取了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
可是,由于基础差,童第周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决定勤奋读书,迎头赶上。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有志气是好,但也要注意休息啊!”陈老师劝童第周说。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
第二天,陈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童第周,并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刻苦精神。
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期末考试来了,童第周的成绩成了全班同学关注的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童第周的成绩有目共睹,各科平均成绩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还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三年级毕业时,童第周的总成绩已经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 )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