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位法学博士普洛罗夫在做毕业论文时发现:50年来,从美国纽约里士满区一所穷人学校圣·贝纳特学院出来的学生犯罪记录最低。
为了寻求个中原因,普洛罗夫着手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是回答一个问题: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
这次调查共收到了3756份回函,其中74%的调查对象回复的内容相同,都跟入学写的一篇作文有关。这74%的调查对象都说,他们在学校里知道了一枝铅笔有多少种用途——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
之前,学生都知道铅笔只有一种用途:写字;而写了这篇作文后,他们都知道了铅笔不仅能用来写字,还能用来替代尺子画线,还能作为礼品送朋友,能当商品出售获得利润,铅笔的芯磨成粉后可以做润滑粉,演出的时候可以临时用来化妆,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截断后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当作玩具的轮子,铅笔抽掉芯还能当作吸管喝石缝中的水,削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
贝纳特学校就是通过活生生的铅笔,而不是空谈理想,让这些孩子明白,既然一枝铅笔的用途是广泛的,那么一个人就是有( )种发展可能的,就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