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当代作家,被誉“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余华的童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内科医生。
“文革”开始后,手术室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礼堂一样大的草棚,医院所有的批斗会都在草棚里进行(余华的父亲当时也是批斗对象之一)。可是,这草棚搭起来没多久就被余华和哥哥一把火烧掉了。
原来,有一天小哥俩在草棚旁玩消防队救火的游戏:哥哥划一根火柴点燃草棚的稻草,余华立刻用尿将火冲灭。第一次灭火很成功。可没想到,当哥哥再次将草棚点燃,吼叫着让余华快撒尿时,余华只能对他苦笑了——他已经没尿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liáo)原。当火势熊熊而起时,哥哥见势不妙,拔腿就跑。余华却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看着医院里的人纷纷跑了出来,自己的父亲提着一桶水就冲在最前面,余华立刻跑过去对父亲说:“这火是我哥哥放的。”余华的意思是想说这火不是他放的。余华的声音当时十分响亮,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父亲当时“嗯”了一声,随后就从余华身旁跑了过去。
后来,余华才知道当初的那句话对他父亲意味着什么。随后,母亲将小哥俩寄住到一位同事家中。这期间,余华的父亲历尽磨难,他不知道痛哭流涕(tì)了多少次,他像祥林嫂似的不断表白自己,希望别人能够相信他,小哥俩放的那把火不是他指使的。
一个月以后,母亲将小哥俩带回家。一进家门,他们看到父亲穿着衣服躺在床上。见小哥俩回来了,父亲下了床,提着一把扫帚(sào zhou)走到他们面前,先让哥哥脱了裤子扑在床上,然后是余华。接着,父亲用扫把将哥俩的屁股揍得像天上的彩虹一样五颜六色,使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法在椅子上坐下来。
不但如此,在那个批斗盛行的疯狂年代,小哥俩自然也逃不过厄(è)运:他们的名声从此“显赫(hè)”起来,县城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向阳弄(lòng)里住着两个( )。而且他们的形象还上了大字报,以此告诫(jiè)孩子们不要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