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陈丹青的故事学习批评—为什么说英语考级在扼杀人才

点击:788


陈丹青,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

30年前,陈丹青投考“文革”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究生。

参加英语考试时,陈丹青在外语考卷上写下:“我是知青,没有上过学,不懂外语。”随即一道题没答,就交卷离开考场。

当时的教育方针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切实贯彻“不拘一格,择优录取”的招生政策。

就这样,那年陈丹青以外语零分、专业分被录取。

1980年,陈丹青以《西藏组画》蜚fēi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届的巅峰人物。1982初,陈丹青移居美国纽约。2000年,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他回国定居。回国之初,陈丹青的愿望是:带几个好学生,把外面的世界告诉学生。

然而,到了2005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到了陈丹青的辞职报告。

辞职的原因用媒体的话说,是源于英语和政治考试的设置,使得陈丹青连续4年招不到一名合乎要求的美术研究生。

对此,陈丹青痛斥道:大学生的中文能力已经非常可怕了。递上来提问题的纸条错别字满篇、文理不通,我们却要狠抓英文成绩,要考政治、电脑和外语,其次才是画画,这不是避重就轻!什么时候艺术变得这么难了?

另据:一次,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一位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副教授,做一份湖北2001年度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卷。他的成绩是:57分。可以想见,那该是一份怎样坚决把中国学生“倒”的英语试卷

更令人不解的是,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分数线,文科居然比理科线高5分。难道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 比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更需要英语?英语考试的门槛太高,使得好多在专业上很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被拒之门外。相反,一些英语好但专业不怎么样的学生考研却如同探囊取物般顺利。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