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于永正的故事之学习活动兴趣沟通批评—为什么老师不要太像老师

点击:1050


于永正(1941-2017),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首位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不要“太像老师”。

那么,“不太像老师”的一面像谁?

儿童呀!我们应具有儿童的天真、稚气、善良、活泼、好奇,乃至于“调皮”,甚至有时候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句话,我们身上要有点儿孩子气。

不要“太像上课”。

那么,“不太像上课”的一面像什么?

游戏呀!儿童的课堂应该是游戏化的、活动化的、情趣化的课堂,要动静结合。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在给儿童上课,是引领儿童学语文,我采取的教学方式力求和学生的生活方式相似。实践证明,二者一旦相似,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中学,在“”中学,在“快乐、轻松”中学。当然,随着年级的提高,“静”的成分要逐步加大

有一次,我上作文课,一进教室门,发现黑板没擦。

我拿起黑板擦,边擦边说:也许上一节课老师拖堂,下课晚了,值日生没来得及擦。

(家庭山:此时的于老师不像老师,像值日生。)

话音未落,一位值日生一个箭步跑到黑板前,拿起另一个黑板擦帮我擦。

我说:“我擦上边的,你擦下边的,骆驼与羊,咱俩是擦黑板的最佳搭档

(家庭山:此时的于老师不像老师,像说笑的儿童。)

学生大笑不已!

于是,我改变了原教学计划,让学生把这件事写下来,学习刻画人物动作和语言。教学效果极好。

(家庭山:此时课堂不再是上课,临时变戏场、演练场。)

倘若我一见黑板没擦,把值日生 一通,或者擦完了啥都不说,接着上课,上述一切就不会有了。

(家庭山:这就是于老师讲究的动静结合、轻松快乐。)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