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1941-2017),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建国以来为个人举办教学研讨会第一人,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可以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但当老师的不可以忘记。
我在山东老家读小学时,六年来没有任何家庭作业,更没有寒暑假作业。到徐州读初中和师范时,也没有任何家庭作业,没有寒暑假作业。真的感谢那“远古”的时代,不然,我哪有时间上山捡柴、拾草、干农活儿?哪有时间看书、习字、画画儿、拉京胡、唱京戏(发展兴趣,培养特长)?哪有时间爬树、游泳、摸鱼?
我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所以我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少之又少。用作业把学生的课余空间填满,是对学生的巨大而无可挽回的摧残!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那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共识:孩子不但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学生留出玩的时间。
如果我们不曾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那么,我们还会有这样的共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活动。所以,我不遗余力地、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我的学生忘不了:钓鱼、钓虾,急行军围歼敌人,认识苹果,峰山探幽,军营一日,参观飞机、坦克,划船,参观王杰烈士纪念馆,到莱地里拔草、捉虫,到农村朋友家里做客,野炊……所以,若干年后,我的学生聚会时都会这样说:“我们是在于老师的带领下,在玩中成长的!”
为了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我不惜耗费脑力和体力。既然搞了,为什么不让活动“增值”呢?
于是,谁也没想到,我搞的“垂钓”活动,先请懂得垂钓并有垂钓经验的老师上“怎样垂钓”课;接着带领学生到徐州郊区刘湾村钓鱼、钓虾,学生只要钓上一条鱼,就授予“钓鱼能手”称号并颁发奖状,且照相留念;然后把钓来的鱼虾用于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最后写作——可以写钓鱼、慰问,也可以写“怎样钓鱼”,前两者是记叙文,后者则是说明文。
于是,谁也没想到,“认识苹果”活动的最后,我会举办“苹果展览”,让学生为展品——苹果,写说明,为前来参观的同学当讲解员,展出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写通讯报道,而且有位学生的报道还居然在报纸上发表了。
于是,谁也没想到,“急行军,围歼‘空降之敌’”活动中,那些隐藏在云龙山上的石缝里、树权上、草丛中的“敌人”——所谓的“团长”、“副团长”、“参谋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士兵”其实都是一道道数学题。“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最( ),依次类推,到“班长”、“士兵”则相对( )。“捉到后,还必须“做”正确,才能记功;如“捉”到后不会做,可请别人帮助,这样,“功劳”便记在两个人的名下。一小时后,统计“围歼”人数,宣布战果。结果,尚有40余“漏网之鱼”。学生不甘,于是再次“搜山”。
教育不是圈养,而是放牧。老师的心有多大,他的课堂就有多大;老师想得越深,他的课堂的内涵就越丰富。我的课堂很大,因为我的眼睛从不只盯着“教书”二字。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