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小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深圳市教科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在每节课的设计中,最让我花时间来思考的是如何创设好一个有趣的情境。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
故事讲到这里,我接着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到底那只猴子分得的多呢?接下来我开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春节联欢晚会,我不仅看节目,还琢磨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像赵本山这样的小品放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掀起高潮最好,如果这种结构安排放到我的课上来是什么效果……
受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启发,在上《24时记时法》时,我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然后说,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的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的点,这个点用你学过的记时法表示是几点呢?新颖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激活。有的说是0点,有的说是24点,还有的说是夜里的12点,还有的说是今天的0点就是昨天的24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
在“( )小数”一课里,我用人尽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