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我们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然而小时候,这是我的烦恼。因为,每次我考了第一名,周围的人总是说:“老师的孩子学习就是好啊。”
小小的我十分不服气,我觉得我的成绩和妈妈没有关系。她每次下班回家不是忙着做饭、洗衣服,就是忙着备课,我的作业都是自己做的,她从来没有帮过我;我学到哪一课,她也不清楚;从来没有教过我任何学习方法,甚至辅导资料和课外书,都是我自己跑到镇上的书店买的,她只负责掏钱,没给过任何建议。所以,我的“军功章”怎么会有妈妈的功劳呢?
我跟每一个人解释,我成绩好是因为我努力学习,不是因为我妈妈是老师。你看,隔壁村子孙老师的女儿成绩就很差,而孙老师去年还得了优秀教师奖呢。
后来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到县城上初中后,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为什么村里的孩子大多偏科,他们可能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而语文很难保证一直成绩优秀。如果说,数学可以凭借勤奋努力或者天赋成功的话,语文则更多依靠日常积累,对于小孩子而言,就是耳濡目染了。
那时候,我忽然明白妈妈给予我的巨大帮助。是的,她从来没有专门坐下来给我讲过题,可是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她就顺带着把四大名著的常识告诉了我;我背诗的时候,她洗着衣服就顺带着把作者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不一定用得到,但长时间的积累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优化了我的思考方式一一学会纵深思考。直到现在,我看到一个问题都会去想来龙去脉和相关问题,表面上费时费力,实际上获益良多。
这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知识上,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我越来越发现,很多平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很多时候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口号里或者倡导准则里,但在具体行动中很少体现。我想这无非是因为,道理谁都懂,可没有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 )21天,( )一个长期的成长环境,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身上的。
(家庭山点评:能力培养不也是如此吗?并不是教会孩子几道作业题目,而是贯穿整个学习生活当中的“相机而教”,是家长自身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结果。)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