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家庭山,即老马,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猜猜看网站“家庭山故事网”站长,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家庭山”(ID:jtshancom),微信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也许有点疑惑:为什么老马这一期还是说的小猪佩奇的故事呢?
的确,《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很受小孩子们喜欢。以前尧尧看中文版的时候,常常是一个人看,老马也没觉得怎么;但自从尧尧上了一年级,为了让他学英语,老马便开始每天中午陪他一起看英文版。这一看不要紧,感觉这部小孩儿爱看的动画片,其实是给大人看的,并郑重推荐大家都能和孩子一起看看。何出此言?因为片子里面讲了许多家庭教育的道理,而且十分科学,十分先进,十分有“道理”!相信看过上一期老马说事儿的家长朋友会对此有一定的认同。如果还有家长不以为然,那么老马就再举一个例子,针对《Ballet lesson(芭蕾舞课)》(点此转入视频页面观看)里面蕴含的家教之道,给大家分享一下,看看老马说得有没有道理。
这一期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小猪佩奇前往羚羊夫人办的舞蹈班上课的故事。学习舞蹈,几乎是每一个小女生喜欢的科目,可以满足她们对玩儿和美的追求。但有多数女生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再去了。究其原因,有的是自身体质原因,有的是课业负担太重时间不充分,但更多的是因为失去了兴趣——正如学习学校考试的科目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呢?这期的《Ballet lesson(芭蕾舞课)》中,其实说得很明白,透露的方法也很多,老马现在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第一个小方法是:沾亲带故法。
就是师生之间要互相了解亲近,特别是老师给孩子的“第一印象”要好——在跟孩子第一次见面时,要和蔼可亲,最好能叫出孩子的名字,让孩子感觉你心里有他,你喜欢他。所谓“两好各一好”,孩子也才更容易喜欢你。而孩子一旦喜欢上老师,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认认真真跟老师学习。这一点,佩奇的舞蹈老师羚羊夫人就做得很到位:她打开门,一见到佩奇,就亲切地向她问好,并说出了她的名字,还夸奖她很懂礼貌,“真是一个好姑娘”。佩奇因而感觉良好,跟猪妈妈欢快地道别后,便兴冲冲地走进了教室,对猪妈妈一点也不留恋。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家长朋友要说了,你说的是老师,不是家长啊,那是老师的事儿。其实,老师的事儿不也是家长的事儿吗?你若想让老师对你的孩子好点,那么你就需要私下做好功课——不是去巴结讨好老师,而是事先跟老师沟通好,把孩子的名字告诉老师,并提醒老师优待自己的孩子。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接纳你这个小小的请求。因为利人利己的事,老师当然愿意做。否则,他便会失去一个学员,让自己利益受损。辅导班的老师如此,学校的老师也是如此:孩子喜欢老师了,自然会好好学习,为老师争光;而为了考试平均分,老师也不会轻易拒绝跟家长互动,否则期末考试,你的孩子如果不配合,故意弄个鸭蛋,岂不拉班级后腿?所以,家校配合,是互利互赢的大好事。
第二个小方法是:口角春风法。
就是说话要好听,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对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后再一步步慢慢调教。比如,羚羊夫人教孩子们“交织式跳跃”的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跳正确的,更谈不上“优雅美丽”,而是笨拙不堪。后来羚羊夫人问孩子们天鹅的声音是什么样子时,孩子们更是洋相百出,都是发的自己的声音——小狗是汪汪,小羊是咩咩,小猫是喵喵,小猪是哼哼……但羚羊夫人对孩子们的表现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但不批评,羚羊夫人后来还当着猪妈妈的面,表扬佩奇“跳得非常好”,让佩奇和猪妈妈很受用。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羚羊夫人不是夸奖,而是“如实相告”说佩奇跳得不好之类的话,估计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母女俩了。
当然,不但羚羊妈妈对学生极少批评,就是猪爸爸猪妈妈也是注重表扬,而很少否定。比如,当佩奇回到家跟大家表演跳舞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跳得是最好的。当时,猪爸爸猪妈妈并没有训斥她不知天高地厚,就避免打击了她最初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羚羊夫人为什么能做到少批评或不批评呢?
原因之一是羚羊夫人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去训斥可爱的小不点们,可真是于心不忍。
原因之二是羚羊夫人是个识趣的人,她看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怎么好意思去批评孩子们而大煞风景呢?孩子们刚入门,感觉有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学习深入了,也没必要太过严格——兴趣班就是兴趣,目的并非是成名成家,所以功利心还是少一点为好。
原因之三是羚羊夫人是个有耐心的老师。她知道孩子们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她允许孩子们出错,相信孩子们能慢慢进步,避免因批评孩子们而打击他们的自信——一旦没了自信,学习进步就谈不上了。这跟学校教育学习考试一个道理。
原因之四是羚羊夫人是个因材施教个性至上的教育家,她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一样,像是从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缺乏生命力的产品一样。所以,孩子们即便学得不像天鹅叫,她也不生气不着急,反而觉得小狗就应该汪汪叫,小羊就应该咩咩叫,小猪就应该哼哼叫——让孩子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施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才有趣,也才更有意义。
第三个小方法是:动静结合法。
就是课堂上除了让孩子们安静听讲,还要尽量给孩子们“动”起来的机会,而不是打着“严格”“求知”“为孩子好”的旗号,把课堂搞得死水一滩,把孩子们弄得老气横秋。这里的“动”当然不只是脑子动,更要紧的是手脚动起来,释放小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们感到有意思,才能喜欢学习,喜欢课堂。特别是幼儿和低年级的小学生,更不能整堂课让他们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活受罪。就比如,羚羊夫人在教孩子们交织式跳跃后,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在自由跳舞,后来又让孩子们围着自己边学天鹅叫边自由跳舞,孩子们因此感到学舞蹈真的很有趣。注意,这里是“自由”跳舞,而不是按照老师规定的动作——那样是在束缚孩子,而孩子一旦没了必要的自由,处处被管制,时时别约束,就会对课堂产生厌恶之情,最终就是厌学。所以,不管是辅导班的老师,还是学校的老师都要注意这一点,包括上面的口角春风法。如果老师不懂或做不到,家长完全可以私下跟老师沟通,因为这毕竟是家校互动、教学相长的问题。
第四个小方法是:闪亮登场法。
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所学的舞台。所谓“学以致用”,只有“有用”才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内在而持久的动力,而这个“用”本身就是奖励,满足了孩子天生都有且一生都有的“表现欲”。就比如,当佩奇舞蹈课结束,想跳舞给来接她的妈妈看时,猪妈妈让她回家表演。为什么要回家表演呢?原因是家里有一个比较正式的舞台——客厅,还有音响伴奏,重要的是全家人都在,捧场的人多,气氛更浓,可以让佩奇的表现欲和存在感、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觉得学跳舞很值得。当然,如果孩子练得差不多了,还可以去别人家,甚至是公开场合里表演展示。
第五个小方法是:大智若愚法。
就是家长要学会装傻、示弱,以自己的“无能”作反衬,增强孩子的自信,正所谓“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比如,当佩奇回到家说要教猪爸爸跳舞时,猪爸爸问她学舞蹈会不会“很难”呢。佩奇于是自豪地说,对她来说挺简单的。接下来,猪爸爸和猪妈妈都不耻下问,甘愿当起了“小学生”,跟佩奇老师学起了跳舞——这就是“示弱”,为的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培养她的成就感,最终为的是培养学习兴趣。而当猪爸爸和猪妈妈跳舞时,猪爸爸把猪妈妈抛到空中竟然没有接住,结果两个人一起跌倒地上,让佩奇和弟弟乔治大笑起来,佩奇直呼“Silly Daddy Pig(傻爸爸)”——这就是“装傻”,就是“出丑”。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点:一是上文提到的可以让佩奇感到自己能行,不像爸爸那么“傻”,从而增强自信。二是增强佩奇的抗挫折能力。何出此言呢?主要是猪爸爸跌倒了,就象征人生路上的挫折,对佩奇来说就是间接经验教训,她看得挫折多了,自然习以为常,以后自己跌倒了就不至于一蹶不振,就会跌倒了爬起来。所以,家长“示弱”“装傻”“出丑”,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很有意义。所谓,家长善于“出丑”,孩子才容易“出彩”。
当然,家长也不要一味示弱,就像不能一味逞强一样,因为任何方法做过了头就走向了极端反面。家长也可以适当展示一下自己的优势,别让孩子小瞧家长,更不能因之让孩子形成错觉,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骄傲自大。比如,当佩奇说羚羊夫人所教的一个好笑的动作时,猪爸爸说出了它的名称“交织式跳跃”,让佩奇感到很惊讶。
第六个小方法是:相辅相成法。
就是要营造与孩子所学内容一致的家庭氛围,家长和孩子最好志趣相投、相辅相成。比如,孩子学的是舞蹈,家里就要有跳舞的氛围,最好是家长也要或多或少会跳舞,起码对跳舞感兴趣,并能够和孩子一起学,不能让孩子唱“独角戏”而渐渐兴致索然。而如果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那么家长最好根据家庭环境和( )的特长爱好,给孩子选择适合的特长班,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如果缺乏相应的家庭氛围,一个孩子很难在某方面功成名就,即使是混了一个十级证书,将来也无多大意义。相反,如果有相应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就容易学有所获。就像佩奇,她爸爸妈妈就喜欢跳舞,而且跳得很好,那么佩奇自然到时候就很有可能成为舞蹈家,至少在跳舞方面会比较出色,并养成伴随一生的真正爱好。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