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超;出处:灼见。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我爸妈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打工,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爷爷奶奶同时要带五六个小孩,加上家庭又穷,因此我很难受到单独的宠爱和认可。可是,小孩子本身是非常需要受到认可的。从家庭中收获不到的宠爱和认可,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学校。
小学时,我就读于我们村的村校,叫新风小学,那应该是中国最简陋的小学之一,周围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反倒是,如果能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那么就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怎么能够与大家打成一片呢?我经常在学校打架,玩弹珠、打扑克、扇画片等都非常强,小伙伴们和我玩,大多数情况都是输。我小学还学着抽烟,因为抽烟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更酷,当然所幸抽了几支后再也不想抽烟了。靠着这些,我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小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垫江八中。垫江八中极力排斥打架斗殴、偷东西、抽烟等小混混行为。我那时候发现小学时练就的本领不管用了,已经无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了,而要在垫江八中立足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好好学习。如果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还能受到老师们的表扬。于是,我丢掉小学时的坏习惯我开始努力学习。
为了能够提高成绩,我就开始主动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进来,甚至我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结果在初一上学期,我就考进了年级前几名,有时候还能成为第一名——我刚进校时,差不多是年级200名左右。
在垫江八中读书期间,李智勇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重庆一三八中的情况,给我们讲那些学校都是名校,勉励我们高中要考上那几所学校。后来,我在电视中看到了重庆三中的纪录片,介绍张伯苓创办三中的故事,对名校有了初步了解。
初二暑假,我去昆明找我爸妈,需要在重庆赶火车。当时离火车发车还有几个小时,我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三中参观。三中被誉为“中学中的大学”,校园非常漂亮。在三中漫步期间,我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花园。参观结束后,我更加努力学习——除了为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外,还多了一个理由,就是考进重庆的名校。
努力就有回报。进入初三后,我的成绩越来越好,稳定在年级第一,有时候还可以与第二名拉开一二十分的差距。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重庆一中和三中。由于一中给了很多奖学金,我放弃三中去了一中。
这就是我的故事。努力的背后,实际上都是需求(被认可)和目标在发挥作用。一旦有了需求目标后,就会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潜力,不断冲锋。就像我,为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练就不同的技能。我觉得,在座的你们( )可以。我还希望你们能够多出去走走,多去了解更多的世界。比如参观下重庆的知名大学和其他省市的知名大学,或者也可以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看看,通过这些萌发出个人目标。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