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马,即家庭山,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 )雪人。
估计多数人会填“堆”字。那这个答案肯定是对的。但如果有人填的是“推”字,那你会判对还是判错呢?
其实,这个题目是安阳市文峰区小学二年级去年的一道考试题目。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是“堆”,但老马的孩子却偏偏写了个“推”字。试卷发下来,只见上面一个错号,扣了一分。
难道雪人只能“堆”,不能“推”吗?老马感到不可思议,老师怎么能犯这样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呢?于是在微信上,把自己的疑问发给了语文老师。
老师倒是很快回复了。不过,回复是:雪人怎么推动呢?
看到这个回复后,老马才意识到自己碰到了一个“厉害”的对手——跟一个近似于无知的人讲道理,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本来老马准备像孔子不屑于和称“一年三季”的碧服客争辩一样,就此打住,不再争论。但转念一想,不行,这个误判的小题,不只是一个知识性的错误,也是一个思想性的错误,不只是关系孩子一个人,可能还有其他孩子被冤枉。
于是,老马继续在微信上跟老师讲:堆开的雪人不能推吗?小马就推过,而且小马说自己看的《父与子》上面,就个坏蛋推雪人的情节。感觉评卷老师有点武断了。这样评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老马本以为这样说了,老师会被点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能还会给小马纠正分数。谁知,等了一天,也没等到老师一个字。这也难怪,以前老马指出她的错误时,她也是如此销声匿迹的。可是,不知道这位老师有没有意识到,这已经不单单是知识错误,也是素质问题了。既然如此,老马再多说也无益,于是关闭了对话窗。
傍晚,老马的爱人下班后,就把同样的问题问她。老马本以为她会果断回答“推雪人也可以”。但没想到,这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语文老师居然跟小马的语文老师半斤八两。
她说:我可能会打错,因为我们一说雪人,当然就是“堆”了。但如果是我的学生,可能我要问问他,是不是就是想写“推雪人”的,是的话,我会给他打对;如果是想写“堆”而写成“推”了,那就打错。
老马听了这样的评判标准后,几乎要大声疾呼了,反驳说:那考试的时候,你怎么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呢?你应该以答案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啊!你这不是主观臆断吗!何况,即使学生想写“堆”而写成了“推”,那也是歪打正着啊!填空题又不是单选题,难道只能有一个答案吗?语文答案本就这样定“标准答案”,科学吗?公平吗?
尽管老马言之有理,可她还是如她一样的顽固不化:照你这么说,雪人前面什么都可以填,“推”也可以,“打”也可以,“踢”也可以了?这还用老马解释吗?呜呼哀哉!让这样的老师教学生,学生还有未来吗?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好在,晚饭过后,老马的爱人可能想通了,认可了小马的答案。
第二天在岳母家,老马又把这个题目问她。岳母是位退休老教师,也曾当过小学校长。出乎意料的是,岳母竟然想都不想就说:“推”怎么不可以?雪人是个名词,前面加动词“堆”可以,“拉”也可以,“打”也可以,“推”怎么不可以?听听,怪不得当校长,认识水平就是高!
那不知道,一天过去了,小马的语文老师有没有提高认识呢?老马于是又发了一条微信:“推”不等于“推动”。而且,把雪人的底座铲一下,就可以推着玩。即使推不动,推倒也算推。评卷老师不该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如果是按拼音写汉字,有拼音“duī”,那只能写“堆”。否则,推雪人是不能算错的。如果语文组词答案只有一个,不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也禁锢他们的思想,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益。如此评卷真的不应该!
应该说,老马这次的微信说得可是语重心长。可惜,过去整整二天了,都没有等到老师的回音。
直到今天,小马放学后,才听他说,语文老师跟他说那道题了,不过她说的是:你这个答案不是“常见”的答案。
如此看来,这位老师还是没有提高认识,也还是没有认真反思,没有给学生做个正面的知错改错的榜样。更不该的是,她用“常见”误导学生,以后要人云亦云,不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做,岂不是在埋没学生的独创性?如果中国的小学生接受的都是这样的教育,中国创造还从何谈起!
说到这儿,老马想到以前的一个案例。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从幼儿园回来,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 的第一个字母是“O”,并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没想到,这位妈妈竟然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她女儿精神伤残费1000美元,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现在露丝失去了这种想象力。可能我们会认为她是在胡闹。但她最终还是胜诉了。因为陪审团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自己到东方旅行时,看到公园里两只天鹅,一个被剪去翅膀放在大水塘里,一个没有剪翅膀而是放在小水塘里,以防止他们飞走的故事打动了。“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我也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露丝就如一只在幼儿园里的天鹅,他们剪掉了露丝一只想象的翅膀,过早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 )水塘,让她永远都飞不起来。”后来,她的辩护词成为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中幼儿拥有想象权利的依据。
老马讲这个案例,当然不是准备跟小马的语文老师打官司,而是想提醒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论是语文题还是数学题,不论是书本问题还是日常问题,都不要用一个标准答案束缚孩子的思想,那样真的是误人子弟。因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创造性的人,甚至会成为一个由于太过听话而被愚弄的人。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