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杲,天才少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
作者:雪丸子;出处:环球人物。
14岁上中科大,18岁赴美读博,26岁成为教授,如今又凭一己之力攻克世界级数学难题……天才少年陈杲(gǎo)的名字,在近日频繁刷屏,也让年龄相仿的网友直呼:我怕是来人间凑数的。
陈杲的成才“密码”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他最终选择学成回国又出于什么心理?天才少年的成长背后,总埋藏着无数家长和同龄人竞相追逐探寻的真相。
陈杲曾在采访中表示,他走上科研之路“离不开父亲的引导”。事实上,陈杲的父亲陈钱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个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作为一名教育家,陈钱林最得意的“名片”就是他的孩子。
陈钱林十分善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并能够把兴趣引向学习。两个孩子年幼时喜欢画画,画完背面画正面,然后对陈钱林说“一张纸背面的背面就是正面啊”。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在陈钱林看来是值得家长鼓励的“重大发现”。在每一个类似的时刻,陈钱林都大方鼓励孩子,而不是敷衍了之。
陈杲小时候总喜欢听闹钟的嘀嗒响声,有次外出还发现了住宅楼门牌单双号的排列规律……这些平平无奇的小事被陈钱林敏锐捕捉,他意识到了陈杲对数字的敏感,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培养陈杲对数学的深入学习。
“我让他( )了一些学习项目,如艺术学习和教师普遍要求的书写训练等。”陈钱林说。同时,为了让儿子免受标准化作业的消极影响,在与老师沟通后,陈钱林决定让儿子不做统一布置的作业,把更多时间放在感兴趣的数学上,这样才能学得更深、更精。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