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3岁的亮亮经常拿着一只油画棒,在家里的画板上、墙壁上、地板上、门上到处无拘无束地涂涂画画。妈妈经常端详着乱糟糟又看不出意义的画,心想孩子既然喜欢画画,那就应该画得像个样子呀。于是妈妈就告诉亮亮:“宝贝你在画什么呢?来,妈妈教给你画苹果。看,苹果应该是圆圆的……”可是,亮亮对妈妈的指导不以为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画画的心理特点:
3岁以前的涂鸦期——这个时期孩子画作的特点就是“乱”。由于孩子的小肌肉(如手指头)还没有发育好,孩子画画使用的是手臂的动作,很粗狂地在画纸上留下的一些痕迹。接着就是控制涂鸦了,孩子会经常画一些封闭的图形如圆形。
3岁左右的涂鸦末期——这个时候孩子画中能看出“有形态”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他在一个圆圈上画了一个小把儿。你问他这是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是气球。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不妨让孩子通过多种材料去感知色彩,在感受不同的事物中学习不同的经验。这是画画学习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3-4岁时的象征期——此阶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孩子用一些非常“抽象和简约”的图形来表达,画的画是指向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家长可能单从图形上比较难理解孩子要表达的想法,但可以和孩子询问交流,且不可以否定孩子的这种表达。
4-5岁时的图式期——这个时期,孩子会抽象出某类事物的“典型特征”体现在画作中。如果家长希望他的画面更丰富,就一定要在尊重他画画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要让他充分体验画画的乐趣,充分地去表达,而不能干涉孩子的创作自由,也不要提醒他不要这么画,而是要带着孩子去增长见识。比如,带他看各种各样的楼房,了解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形态,去见识不同种类的植物,认识不同形态的花朵。如此,孩子的画作,才能有更丰富的表现。
6岁以后的写实期——这一时期,孩子画画的特点就是“画得像”。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会因为自己画得不像而不敢画。此时,家长就很需要在了解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给孩子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支持。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画汽车,那不妨打开汽车后备厢、前盖打开看看,然后试着去画一画。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明白,画得像不是儿童发展唯一的终点,表现出多样性才是重点。因为,从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写实也不是唯一流派,还有抽象派的、野兽派、印象派等派别。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表达的个性特点。
接下来,孩子画画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当孩子说“我不会画,你来帮我画”时,家长最好不要去替孩子画,而是巧妙地引导,或画一个样子让孩子模仿,或画一个开头让孩子续补。比如,孩子想让家长帮着画一把小茶壶,这时候家长可以画( )个圆,再引导孩子完成接下来的部分。或者让孩子去观察一下实物,实践体验后再画。总之,不要越俎代庖去代劳。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