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乐乐一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最近乐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多,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了。原因是,他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了。
这是因为前不久,乐乐因为课间和同学发生一些小摩擦,都上课了,他还和那位同学在争执,老师走进教室便让两个孩子都罚站了。乐乐不高兴,嘟着小嘴不服气,认为不是自己的错。老师说,不管是谁的错,上课铃响了,还在争执就不对。被批评的乐乐从此觉得老师不好,不喜欢自己了。渐渐地,也不再欢学校、老师和同学了,继而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不好好学习了。
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就因为这么点小事就不爱学习了,长久下去可怎么办?
先来看看孩子受不了批评的原因。
1、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全家人围着他转,什么事都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准则,把孩子当小皇帝奉养,就会导致孩子经历的风雨较少,而没有经历过困难失望伤心的孩子,必然抗挫折能力低。尤其是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犯错、改错,再犯错、再改错,这( )人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如果孩子犯了错以后,家长经常一味迁就孩子,从不批评指正,那么他们就丧失了对批评的承受能力,一旦面对批评不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是反应强烈、满腹委屈。
2、过度批评损伤自尊。与家长不批评孩子相对的,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批评孩子过了头。有些孩子对批评过于敏感,是因为平时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经常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总盯着孩子的缺点泛泛地打击,或者事情已经过去不久又因为某件事情引发,重新提起来批评孩子。家长如此上纲上线对孩子人格的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对批评格外排斥。
3、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有的家长很少表扬孩子,使得有的孩子自信心不足,以至于自尊心很脆弱。虽然老师的批评往往是指向一个缺点或者行为,但是自尊心脆弱的孩子,会认为老师在否定他的全部,而导致灰心丧气。
4、家长泛滥表扬孩子:所谓“过犹不及”。家长如果对孩子表扬过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增加孩子的信心,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过度泛滥的表扬并不能真正鼓励到孩子的内心,反倒让孩子只适应这种被表扬的环境,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缺点,一旦在学习上受到批评就受不了了。
5、老师批评方式不当。虽然老师的批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每个老师处理方式不一样,可能有些批评有失公平,有些批评过于激烈,让孩子觉得比较伤自尊,内心容易激起反抗。
再来看看如何引导孩子批评。
1、端正心态,正确认识批评。孩子被批评后,家长首先要理智,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绪,并要学会倾听安慰孩子,而不是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对孩子大加指责,加重孩子对老师批评的排斥心理。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批评。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难免的。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其实对自己的进步是有益的,只要改正错误就好。此外,还要告诉孩子,老师的批评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不足,并非对孩子的全面否定;甚至可以说,老师是出于关心孩子,是对孩子寄予厚望,避免孩子少走弯路,才批评孩子的。通过这样一番沟通引导,帮助孩子走出被批评的情绪低谷。
2、换位思考,给予老师理解。有时候老师的批评可能未必恰当。这时候要让孩子意识到,老师也不是完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对于这件事,老师可能还不了解具体情况,也可能是理解有误。虽然这次批评错了,但老师是出于好心,担心孩子出错,出发点是好的,是可以谅解的。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理解老师,不要怨恨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想想:老师那么辛苦,不可能永远正确。如果我们是老师,会不会偶尔也会犯些错误呢?
3、分析问题,寻找改正方法。孩子被老师批评后,家长要帮助他认真分析自己错在哪儿以及因为什么犯错。比如,孩子上学迟到了,挨了老师的批评,家长就应对照老师的批评,帮孩子找一找原因,为什么上学总会迟到。家长在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和原因后,还要和孩子一起寻找改正问题的方法。如此一来,孩子会体验到改正缺点之后的进步,渐渐就不会对批评那么敏感了,而是能利用偶尔遭到的批评促进自己成长。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