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乐乐做事容易磨蹭,随着他渐渐地长大,缺少时间观念这件事情,越来越影响到他。
比如,老师布置了假期作业,乐乐回到家一直没有做。妈妈催着乐乐做作业,乐乐说,作业很少,半个小时就做完了。妈妈以为真的是这样,结果,到了假期最后一天的晚上,
乐乐的作业做了好几个小时,搞得身心疲惫。
平时,乐乐和别人约好了什么事情,乐乐也没有时间概念,经常会迟到。前不久奶奶过生日,大家都到奶奶家为奶奶祝寿,妈妈说好让乐乐到奶奶家一起吃午饭,结果乐乐都快傍晚了才到。乐乐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也经常是大家在等他。
妈妈很担心乐乐没有时间观念会对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先来看看缺乏时间观念的负面影响。
1、做事低效率。孩子如果缺少时间观念,会渐渐养成
终因为完不成任务、拖拉磨蹭的习惯。从长久来讲,缺少时间观念不但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不利,同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不利。
2、影响责任心。时间观念强的人,会在完成任务中,建立起对任务的责任心。但是时间观念差的人,却会因为没有及时地完成任务,又避免压力产生,进而很可能形成推诿责任的习惯,长此以往会削弱责任心。
3、影响好人缘。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时间总是被浪费,
也没有人喜欢一次次地等待别人。而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容易出现约会迟到、爽约等现象,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进而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再来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1、亲自启用闹钟。可以与孩子一起挑选一个闹钟,让孩子亲自动手上闹铃的方式,主动控制起床的时间。经常性地使用闹钟,可以提醒孩子的时间意识。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养成使用闹钟的习惯,这无疑对孩子时间观念的建立更有好处。比如,闹钟一响,父母就起床。同时,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养成上闹铃的习惯,闹铃一响,马上行动。这样的耳濡目染,让孩子养成遵守时间的意识。
2、学会任务“把脉”。引导孩子学会总结、安排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比如,一开始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让孩子有意识地看一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渐渐地对做作业需要的时间心里有数。然后再根据以往的时间,计划安排下一次的做作业时间。即便每天做作业的时间不是很固定的,但在单个或总的任务量上,都应该会有较好的把握。
3、制定作息表格。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制定家庭生活时间表。可以先制定所有家庭成员集体行动的时间,比如,家人几点起床、几点吃完饭、几点进行体育锻炼、几点睡觉等等;然后,再分别去制定属于每名家庭成员的个性部分,比如,父母读书的时间、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这个过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安排适合的作息时间,以便于孩子能够主动地、顺利地执行。
4、采取激励措施。当孩子通过制定时间表或者提高做事效率、节约下时间的时候,家长( )将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法。千万不要再去给孩子布置额外的课余作业,除非孩子自己愿意。否则的话,孩子会觉得提高了做事效率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会挫败他们支配时间的积极性。
5、养成守时习惯。守时是一个人有修养的标志。告诉孩子守时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没有修养的人才以种种借口迟到。可以提醒孩子,当出席集体活动时,可以比约定的时间多留出10—15分钟的富裕时间。平时鼓励孩子使用记事本等备忘录设置,时刻提醒自己守时。对于比较多的安排,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提前制定计划清单,然后将任务有条不紊地去完成。渐渐地,孩子的时间观念就会被强化。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