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八年级以前,小雅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可上了八年级以后,成绩从年级十几名滑落到了一百多名。小雅妈妈经过观察,发现小雅虽然每天也学习到很晚,但是经常出现走神现象,有时候显得很郁闷。妈妈一问,小雅还冲妈妈发脾气。到了后来,连老师都反映,小雅上课没有以前那么认真听讲了。小雅妈妈为此很是担心。
先来看看初二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1、心理急剧变化而躁动。一般而言,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受智力因素,即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影响外,受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而初二年级(八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身心急剧发展变化,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等特点,甚至会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等。这也就是通常说的“初二现象”。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很容易受到牵连,出现波动。
2、知识难度增加而畏难。和初一比较,初中二年级在学科知识上对思维训练要求比较高,比如数学由代数进入平面几何,对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又增添了物理这样的对思维要求特别高的新学科。有些孩子一时无法适应新课程、新知识,出现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心理上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连以前擅长的学科也不想学了。
3、环境熟悉产生倦怠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初中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想一想离中考有很长时间,于是
很多同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减弱,进而产生一种倦怠感,导致成绩因为一时的放松而下滑。
再来看看家长如何做,从而避免初二成绩下滑。
1、以平常心,稳孩子心。有些孩子成绩下滑,心里会很着急,而心里越乱,越提高不了成绩。这个时候,家长的心态对孩子来讲很重要。如果家长很着急,很焦虑,那么就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家长比较放松,能够给孩子传达“就算成绩不够优秀,也可以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路遥知马力,成绩赶上来是需要时间的”这样的观点,孩子内心压力就会降低,反而能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上。
2、换位思考,及时鼓励。相信孩子是渴望成绩优秀的,只是他们遇到了困难。当孩子成绩下滑,家长如果抱怨、指责、批评,甚至打骂,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进而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叛逆,变得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同时对学习更加失去信心。家长如果能够将心比心,( )体谅孩子的不容易,以及成绩下降给孩子带来的挫败感,并给予鼓励,将会帮助孩子找回丧失的信心。
3、分析原因,提供帮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如果是学习难度上的原因,家长可以与老师沟通,帮孩子总结合适的学习方法;如果是情绪上的原因,家长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教给孩子一些疏解情绪的方式。运动是疏解情绪的好方式,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运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锻炼。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