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晓彬是一位个子高高的男孩,但最近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原来,他现在的处境可以用“孤家寡人”来形容了——没有朋友,也不会主动交朋友。
晓彬的父母从小到大很重视晓彬的学习成绩,平时休息日也给晓彬报了很多的课外辅导班。在他们心目中,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的都能慢慢学。小时候,每当小伙伴来家里找晓彬玩的时候,晓彬的父母就会制止,目的就是怕孩子太贪玩了,不爱学习。曾经一度,晓彬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后来却越来越下降了,甚至连学校也不愿意去了。父母于是拼命请家庭教师来补课,但成效都不大。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到了一定年龄后,晓彬很渴望有朋友。但是他太不擅长与别人交往了,身边几乎没有朋友,导致在学校缺少归属感的他,渐渐地开始不喜欢学校,不喜欢学习。父母也发现,儿子在人际交往上的确是很差,过年去亲戚家,他嗫嚅着说不出话来,有时候猛不防地来一句又很不合时宜。晓彬的父母为此也很着急,没想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差,会给他带来这么多的困扰。
先来看看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满足归属需求。渴望被接受、被认同,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感觉到孤、不安全、自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之间可以互相支持、缓解压力、获得理解。如果孩子缺少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大影响心理健康,影响学习工作。
2、获得信息能力。社交活动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又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信息只能通过与外界接触才能获得,而种接触就需要人们具有社交能力。有了社交能力,便可以多交朋友,获得重要信息,增长见识,增进合作,助力学习和工作。
再来看看如何提高交际能力。
1、结交朋友。可以带领孩子常去亲戚、朋友或邻居家串门、做客,使孩子尽量多结识一些朋友,包括人及老人等忘年朋友。让孩子在广泛交往与结交朋友中学到更多知识,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更为开朗、活泼、大方、合群。
2、参加活动。可以带领或单独安排孩子去旅游、探险、参加夏令营等,让孩子多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参加游戏竞猜、演讲或上台表演节目等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尽可能( )地接触陌生人,在观察世界时锻炼交际能力,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3、单独行动。让孩子单独上阵参加一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交际能力。比如,让孩子独自到朋友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安排孩子独自在家迎接并招待客人;让孩子代替父母去看望病人;长辈过生日时,让孩子代表家长去送礼物,等等。
4、体育锻炼。体育是人与人直接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竞争对手。这种寻找实际上就是一种交际。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