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北京清华大学燕园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出处:家长学校
珊珊是家里独生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不但在物质方面慷慨解囊,在生活方面更是无微不至,平时珊珊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管。珊珊因而学习还可以,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不过,也正是父母的包办代劳,让珊珊遇到了麻烦。
原来,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舒适生活的珊珊,在入学第二周受到了严重挑战——学校里对新生进行军训,珊珊不得不自己洗衣服。别的同学都很麻利地洗完了,惟独她不但脏衣服还是没有洗干净,连身上的衣服也湿了一大片。看看同学们怪怪的眼神,珊珊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接下来几天,珊珊因为中暑也没能和同学们一起训练。看着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珊珊羡慕极了,而自己却孤独地卷缩在小床上,像被所有人遗忘了一样。想到舒适的家,珊珊的眼泪止不住落了一次又一次。
先来看看影响孩子适应能力的原因。
1、自理能力较差。有些家长因为单一强调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自理能力的锻炼,导致当孩子需要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事务时,自理能力差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孩子生活中处处受挫,也很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态,并因为不能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一味地归因为环境,致使对环境排斥。
2、依赖心理严重。由于平时在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又导致孩子缺少独立思考能力,致使他们凡事都想着依赖父母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够坚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主动适应性由此变差。
3、父母不当定义。孩子适应环境,首先需要有适应环境的信心。但是有些家长会在言语上将自已的孩子定义成“什么都不会干!”“孩子特别娇气!”殊不知,这些话像标签一样贴在了孩子身上,暗示孩子适应性差,什么也干不了。结果,处于新的环境中,孩子缺少了适应环境的信心,导致适应性差。
再来看看如何增强适应能力。
1、鼓励日常打理。家长要鼓励孩子从小学会自理,培养独立生存能力。至少在孩子准备去面对一个新环境之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培养适应力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比如要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向自立能力强的同学积极请教。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但最关键的是鼓励孩子自己行动起来。因为很多能力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提高的。
2、学会合理饮食。孩子在家时,都是父母在照顾自己的饮食。到了新环境,孩子不会很规律的搭配饮食,就会影响健康。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保证。因此一定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防止以下情况:一是早餐不予重视。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长此以往,孩子的消化系统、能量补充就会受到影响,身体就会出毛病。二是饥一顿饱一顿。学生们主要在食堂就餐的,但食堂的就餐时间比较固定,常有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方便面或饼干来充饥,或者到了下一顿就吃好多。这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的饮食习惯。
3、合理安排作息。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多次重复,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鼓励孩子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学生的睡眠时间一天一般不得少于7个小时。如果条件许可,中午可以小睡一会儿,但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4、适当文体活动。鼓励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这样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实践证明:在有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学习七个小时的效率( )比没有体育活动时好。
5、承担生活责任。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承担生活责任,对于提高孩子的情商很有好处。比如全家人出去旅游,可以将查找路线、了解风土人情、订酒店等事务交给孩子处理。不要担心孩子出错,而是要给予孩子大胆尝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面对环境的适应力会大大增强,为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