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1959-),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
来源:现代家长。
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人生规划。
我常问孩子们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可每每失望。我们的孩子不仅对未来十分茫然,就连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浑然不知。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都表示听家长的,自己想干什么,喜欢什么,一概不知!
其实,这怨不得孩子们。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了解社会、选择理想的机会。尽管我们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批得体无完肤,可还是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危害,认为学生就只需要读“教科书”就行。
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陈博瑞小姐告诉我,她从12岁开始打工到今年32岁,换了近50份工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家教,教邻居8岁的孩子,每小时两美元;18岁的时候,她在众议院谋得了议员秘书的工作。她告诉我,打工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审视自我、不断为自己定位的过程。
想想我们的教育,似乎这个阶段的学习只是进入下一阶段的敲门砖,门敲开了,这块砖就可以扔掉了。这不仅造成教育上的浪费,而且让孩子们很不快乐。因为为了金钱、地位或者其他目的,捏着鼻子去干和出于真心发现自我去干,是完全( )的感觉。
所以,我建议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认清自己的天赋与特长。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