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家庭山(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来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链接:点击此处观看此文的视频内容
孩子都喜欢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电子游戏,而且几乎所有的小孩子容易上瘾,玩得爱不释手,影响了学习,对身心发展有不利。如何解决孩子玩游戏上瘾,签订手机使用协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协议里面,家长和孩子可以经过沟通交流后,一起制定玩手机游戏使用的次数、时间以及奖惩内容。这样做,不但能够有效约束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意志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然而,由于小孩子自控能力有限,禁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协议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毁约,不能按时把手机放下,还可能偷偷玩手机。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正。
一、处理情绪,避免家庭大战。家长往往在看到孩子过度玩手机后大发雷霆,用负面的语言否定指责孩子,甚至粗暴的方式打骂处罚孩子,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破坏之前建立的和谐亲子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停一停、缓一缓、等一等,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不要在孩子在吃饭、休息、学习的时候,尤其是某些不安全的场景下对孩子责骂,避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生不测时间。
二、瑕不掩瑜,看到孩子进步。当孩子违反协议的时候,要看到孩子之前签订协议所反映出来的改变自己的意愿,以及为遵守协议付出的能力。也就是说,不要全盘否定孩子,要多肯定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缓和家长的情绪,还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上进。
三、促膝谈心,了解违约原因。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变好,赢得尊重。如果孩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很大程度上是孩子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候,家长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进行坦率地沟通,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担心,家长了解孩子违约的原因,知晓他们的内在需求,给孩子实实在在的帮助,才是家长或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通常,孩子违约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太大,需要娱乐调节;意志力不够,执行难以持久;自控能力不足,不能抵挡手机诱惑;不甘游戏失败,渴望成功,战胜对手;现实遭遇挫折,手机游戏解脱;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尊重,虚拟世界网友予以满足;等等。家长要给予充分理解,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四、完善协议,形成合理期望。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许多亲子协议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完善,设置合理要求和适当目标。通常,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会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经验不足,也可能出现误判。所以,从制定协议到执行协议、完善协议,就都需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审定协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尤其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做出自己的承诺,他才能真正有担当;一旦违约,他才能毫无怨言,无话可说。
五、略施小计,促使协议落地。
1、积极赋义。在协议执行的过程中,不但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而给予鼓励,也要让孩子感知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孩子的遵守协议的信心。比如,孩子遵守了一段时间的协议,不过是出现了一些反复;孩子虽然超时了,但也不过是短短几分钟;孩子虽然多玩了几次手机,但是“偷偷”玩的……这些说明,协议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孩子也是尽力遵守协议的。
2、泛化错误。在遵守协议方面,就是大人有时候也会把持不住,出现违约情况,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子?而且,禁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是小孩子的普遍问题。通过这样的解释,来帮助孩子摆脱内疚感,重拾自信心。但同时也不能纵容孩子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要对孩子提出希望,应该努力摆脱诱惑,不被手机控制,而要控制手机,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
3、总结经验。尽管孩子出现违约情况,但多数情况下,孩子是认真执行协议的。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完成对协议的执行的,促使他看到自己的力量,坚定践行协议的信心。比如,孩子可能会说,自己不想让父母失望,想玩手机的时候,就拿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看,以转移注意力,抵消玩手机的诱惑。
4、取而代之。消灭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庄稼。通常,孩子喜欢玩手机,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缺乏有趣的有吸引力的事物。如果孩子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是频繁的,手机的诱惑力就会相对( )很多。所以,可以鼓励并帮助孩子通过其它健康的兴趣爱好,来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
5、强制介入。知易行难。执行协议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于小孩子而言,实现自我监管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这时候,一定的强制手段——父母监管是必要的。因此,为避免孩子执行难,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在抵挡不住手机诱惑的时候,把手机交给父母管理。但一定要是孩子主动把孩子给家长,而不是家长“没收”孩子的手机,以免产生负面效应。
6、适当奖惩。为鼓励孩子执行协议,可以实施合理的奖惩。比如,孩子每天都能执行协议,就记一次成功,连续成功一周,就可以奖励孩子在周末多玩一次手机——也可以奖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是合理合法的);反之,如果孩子违约,就会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或其他权利。这样做是对孩子行为的正面强化,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