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读书的故事之学习兴趣沟通表达记忆自控阅读—为什么要大声朗读

点击:506


作者:杰西卡,第四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榜上榜作家,亲子教育系列畅销书作者,成长型家庭教育引领者。


朗读看似简单,就是对照文字,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把内容读出来。其实,朗读隐藏着朗读教育和大脑开发的隐秘关系

当孩子听父母朗读绘本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在悄悄地发展着。因为朗读是把文字变成了声音,有视觉、听觉、发声系统等多感官参与,涉及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多方面活动,这是孩子大脑得到有效训练的必要过程和方法。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脑科学研究机构发现,喜欢朗读和唱歌或者喜欢有节奏运动的孩子,他们的情绪自控力会比一般孩子强,而且他们的思维和语言理解能力也会更加出色。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大声朗读绘本,或者和他们一起诵读诗文,并且有节奏地活动身体,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多感官能力,最核心的还是帮助孩子提升综合的阅读能力

朗读训练也被分级阅读领域称为大脑瑜伽。儿童在大人的引导下专注于听家长的朗读,或者逐步参与到朗读中来,并且通过口腔、舌头等肌肉运动的训练,激活大脑多个区域,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随着孩子朗读能力的形成,大脑也会变得灵敏好用,使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朗读不仅是阅读启蒙工具,更是开发大脑提升学习效率的利器。大声朗读能让孩子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刺激他们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可以帮助孩子打开大脑由表层到深层记忆的脑回路,有利于提升记忆品质。孩子的右脑中其实存储着很多预装的人类遗传信息,反复朗读可以激活人对右脑中遗传信息的感知领悟能力。朗读还有利于孩子掌握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孩子掌握复杂的字词或故事。

朗读不仅是一种阅读启蒙工具,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和功能。

朗读能塑造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孩子。反复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性格过于内向的心理障碍。因为内向的孩子通常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而父母的积极引导可以让孩子学会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朗读,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孩子性格的开放性和人格的完整性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朗读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美国著名教育家以及畅销书《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就主张尽早开始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他劝告家长:“不管多么忙碌,也要抽空给孩子朗读。”他认为,那是除了搂抱以外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朗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会流利朗读呢?

1.朗读越早开始越好。最好从孩子一 就开始。实际上,胎儿的听力一般在4—5个月左右就发育完成;而胎儿分娩后,其大脑的重量就已经达到成人的一般。所以,不要小看婴儿的学习能力。

2.让朗读成为习惯。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朗读时间。

3.把握循序渐进原则。首先,选书由易到难。不妨从有韵律感的童谣、儿歌和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朗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以文字为主有插图的童书,然后是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其次,时间由短到长。开始时一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朗读的热情。随着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时间。

4.朗读速度要适中。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以至于影响孩子的理解和享受。而慢慢朗读不但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还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

5.注意开始和结束。在朗读开始前,不妨问一下孩子上一次讲到哪里了,既是对内容的连续性,又对孩子的记忆和表述能力的训练。结束的时候,最好在悬疑处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增强对朗读的期待。

6.做好反复朗读。如果孩子要求反复朗读,千万不要因为觉得重复就轻易拒绝。实际上,幼儿就是在反反复复中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同时,朗读过程中家长也可以故意读错,以测试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7.和孩子讨论交流。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就主题内容和关键信息进行提问,以帮助孩子理解,提高孩子的认识,但切忌把讨论变成测试,检验孩子是不是听懂了记住了,以免破坏孩子的读书兴趣。

8.鼓励孩子提问。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提出来,而且要多多肯定。至于不理解的地方,家长要尽量用启发引导孩子发现答案;如果家长也不知道,可以一起寻找答案,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技能。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