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贵勇,《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
出处:小多少年时(xiaoduoui)。
怎样才能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用合适的方式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这就要求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阅读规律。
很多家长因为没有系统的阅读认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排行榜或者朋友圈的各种推荐盲目买书,回家之后发现孩子对很多书产生厌倦情绪。这很大可能是给孩子买了不适龄的图书。尤其是学龄前孩子,他们每半年甚至每个月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敏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仅浪费了孩子爱上阅读的珍贵机会,甚至有可能让孩子从此远离良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什么才是学龄前孩子阅读的科学认知呢?下面我再简要地把学龄前孩子的阅读规律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给孩子选书。
1岁以前的孩子视力和听觉都在逐步发育和成长。所以这个阶段的所谓阅读,多数都是帮助孩子的视听觉发育和增加亲子互动乐趣为主。比如黑白卡和色彩认知卡等,通过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孩子感知色彩和世界的能力;熟悉父母的声音,增强对世界的安全感。所以,可以在这个阶段多买一些节奏明快、韵律感强、富有诗意的读物来跟孩子朗读和交流,着重培养孩子视听和专注力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基础认知。音频读物如童谣、儿歌、唐诗、声律启蒙等,都是非常好的阅读启蒙读物。
1岁到3岁之间的孩子已经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开始学习说话、认识数字、识别颜色、建立空间概念,学习和模仿大人的各种习惯。所以,这个阶段的阅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把具有很强互动性的阅读产品引入到生活中来。纸板书、玩具书、洞洞书、翻翻书等交互性强的书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但是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文字较少、故事情节简单、有一定重复性的故事。如果发现孩子某一个阶段连续每天都读同一本书不要觉得不耐烦,一定要陪着他一直读到他想要换新的故事为止。同时,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认知世界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所以,市面上那些富有创意的纸板书尽可能多地买回家。
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喜欢的读物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关键词:故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那么通过阅读来听故事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绘本。从3岁开始,绘本上每一页的文字可以逐渐增加,从一行到两三行再到五六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父母仍然需要坚持伴读,给孩子讲绘本更需要有耐心,正向反馈孩子的提问,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尤其是,不要过分强调对孩子的识字要求。孩子对识字本身天然有兴趣,识字是自然而然的,过分强调反而会适得其反。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选择偏好,适时适度地提供恰当的阅读素材,建立起自己的阅读领域和兴趣,从文字中获得体验快感,让孩子主动地爱上阅读。
学龄阶段孩子的自我阅读能力会急速提升。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会比较喜欢阅读一些桥梁书,就是那种文字多于图画的半绘本半文字的图书,漫画书也会逐渐进入孩子的视野。父母这个时候要根据孩子在学校受到的阅读指导要求,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拼音读物、科普读物、通识读物、少儿文学等分级阅读产品,让孩子的知识版图和探索精神同步增长。
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阅读面在拓宽,逐步开始深度阅读。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视野,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可能性和成长性。比如,童话和文学世界里的奇幻想象,是少年们发泄勃发荷尔蒙和负面情绪的最佳出口。而没有负面出口的人生,最终酿成悲剧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所以,这时候( )需要父母的伴读和指导。作为陪伴孩子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教育方式的伴读,也是父母与成长中孩子最好的交流方式。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