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1959-),著名企业家、畅销书作家,中共中央党校历史上最年轻学员、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万通集团创始人、御风集团董事长,中国房地产行业创新者、开拓者,中国第一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拥有者。
前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据说,4月23日是西班牙的“圣乔治节”。相传在这一天,加泰罗尼亚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后来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读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
受家庭影响,我在少年时就开始读了很多书(冯仑出生在)。
我读历史,读马列,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大学,就学政治经济学,念硕士,读社会主义理论。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最后一辈子就研究历史了。我读马列,工作之后就教马列。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职业。
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然后读书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读书对我的人格塑造起了很大作用。
对一个男生来说,15到20岁特别重要,这是立志的时候。年轻时,我看过很多历史,也看过一些伟大人物的传记。越看,自己就越想成为那样的人。慢慢地就有了所谓的“使命感”,就想着,“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比如,当时我读《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当成了偶像。会觉得,他怎么那么有智慧?能够那样想问题,料事如神,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讲“淡泊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后“小泪纵横”。后来看到诸葛亮去世在五丈原,帐篷里蜡烛灭了,“秋风落叶五丈原”,我也是潸(shān)然泪下。
那会年纪小,就感到真伤心。伤心的同时,也会在心里生发出一种使命感,会去思考,“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够为国家、为周围的人做什么?”
就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知道了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学会了说话,形成了自己说话的风格。
比如,我上学的时候,特别喜爱鲁迅。逢鲁迅的作品必看,而且逢看必做笔记。
我家里有1973年版的《鲁迅全集》第一卷和第二卷。這两本书我看过很多遍,书几乎被翻烂了。不光是读鲁迅的书,也读他翻译的作品,比如他翻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曾经有朋友说,我说话( )正经时,像是受了鲁迅的影响。鲁迅说,说话要有意思,应该学习“三种语言”:第一种叫书面语言,这是正经的表达,必须懂;第二,要懂俚语,就是乡间方言、口语;第三种是外语。在说话的时候,如果掌握外国的词汇,民间十分接地气的土语、方言,加上书面语言或文言文,你的文字就会与众不同,更有味道。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