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居直(1926-),日本国际儿童图画评议会会长,“日本图画书之父”。
很多母亲会问:“我的孩子已经五岁,认得一些字,会自己看图画书,也很喜欢看。以后,我该怎么教他才好呢?”
我认为,在思考图画书与幼儿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因此,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如果因为孩子能自己看了(其实只是认识书里的文字),母亲就不再读给他听,不但可惜,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甚至进入小学以后,父母都应该继续念图画书或童话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的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以下就来看看幼儿自己看图画书,和大人(父母或保姆)念给他们听,有哪些根本的差异。
首先,读书懂与不懂。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大都是盯着文字一个一个地念。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读字。从常识来判断,大人念给孩子听和孩子自己看,哪一种比较容易读懂故事内容,也比较有趣呢?如果孩子不能快乐地享受,图画书的内容就不会留在他们的记亿中,也就无法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因此,提早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在教育上并没有好处。
其次,理解深不深刻。孩子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自己看图画书很难了解故事的内容,充其量只是跟着文字读而已。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不太可能了解书中的故事,更别说乐在其中。相反,大人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并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世界,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深受感动。能这么深入解读图画书的人,如果满怀爱心地念书给孩子听,必定能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是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因此由大人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对孩子的心理和智能的成长都非常重要,而且读的人对书的了解愈深、共鸣愈强烈,听的人(孩子)愈能值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浅。
第三,气氛温不温馨。吃过晚餐以后,五岁的玛丽都会热心地帮我妈妈收拾餐桌、清洗餐具,因为她希望早一点听妈妈抱着自己讲故事。可是,对母妈妈来说,每天晚上为她讲有趣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运的是,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相当有趣的连续剧——《童话天国》,玛丽一开始也很喜欢看,让妈妈松了一口气。但才过了三四天,玛丽就自己关掉电视,让妈妈给自己讲故事听。妈妈很奇怪:“电视里的叔叔讲的故事,不是比妈咪讲的故事还好听吗?而且还有美丽的图画。”没想到玛丽回答:“可是电视里的叔叔( )抱我。”另外还有一次,一位小学老师从远处来看我。在闲聊之中,他提到他和孩子相处的情况:“我有一个五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图画书给他听。”这一段无意之中说出的话,令我深受感动,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个男孩的幸福模样。我相信这个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念图画书给自己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双温暖的大手——这也正验证了一点:孩子应该由父母“亲手”养育。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