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坎坡峰的故事之学习沟通兴趣习惯读书—如何抓好小学前三年基础

点击:520


作者:朗读君;来源:公众号朗读君


一位妈妈在家长群里吐苦水:“孩子才上三年级,语文都拿不到90分了,以后怎么办?引起其他家长附和赞同。

的确,在小学家长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原因是一二年级的课程比较简单,孩子迈过坎、爬过坡很容易;但三年级是“一座山峰”,之前走过的路、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他能否轻松应对新阶段学习,攀过这座山。也就是说:一年级是道坎,二年级是个坡,三年级是座峰。抓好小学前三年,比之后苦抓10年更有用。

一年级是道坎,警惕高分假象

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少,加上许多孩子早已开始学龄前教育,似乎不用怎么努力,轻轻松松就能考100分。也就是说,一年级高分是假象,并非学生的真实水平——其中有很大“水分”。所以,如果认为一年级考高分就是学好了,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一年级的孩子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地基”打牢,为二三年级做好准备。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一年级孩子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例如,可以让他当小老师,以“过家家”的方式将当日所学习的知识“教”给父母,巩固所学。另一方面,也是最需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五遍读书法”的习惯。第一遍:让孩子读准每个字的发音,此时最好让孩子采用“指读”的方式;第二遍:让孩子将课文内容读“顺”,读“生词”也不会磕磕绊绊;第三遍:让孩子读通课文内容,就算合上书本也能说出大概有哪些内容;第四遍: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遍:熟读成诵,能将课文内容背得七七八八。在一年级就养成了“读五遍”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在日后考试读题目时就不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了,且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增强。

二年级是个坡狠抓学习习惯

升到二年级,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满分优势”没了,分数总在95分上下徘徊。分析试卷时才发现,语文容易在看图说话上被扣分,数学则直接暴露出孩子的“粗心”。所以,二年级是“纠错”的关键时期,也是狠抓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二年级比一年级多了一倍的作业量,孩子会开始出现写作业磨蹭的现象,因此家长还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有计划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家长们可以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尝试。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才能有半小时玩的时间;帮助孩子把作业拆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完成,无形之中减轻他们的压力;给孩子定好细致的目标,让他把繁重的课业压力转化为动力等。二年级需要狠抓这六个学习习惯:课堂听课专心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每天阅读书籍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善于记笔记的好习惯。

三年级是座峰谨防“滑坡”现象

孩子到了三年级,不仅成绩会出现滑坡,各方面的表现也都慢慢变差,也开始学会偷懒。其实这个情况就是非常典型的“三年级现象”,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是从被动学习主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关键期。家长要做个有心人,结合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聊聊知心话,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在此列举几个三年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供各位家长参考:

问题一:学习主动性不够。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对策: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一个目标达成后,再制定一个新的目标,给孩子适度的压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二:探索难题精神欠缺。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需要动脑筋的“难题”多了,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对策:一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家长或老师可以适当介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二是让孩子体验 ,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要训斥孩子笨,而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孩子一步步完成,并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自信满足感。

问题三:读书的质量不高。表现在:为完任务,读书装样;缺乏积累,读完就忘。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对策: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购买、订阅合适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全家一起养成看书读报和交流的习惯,以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一至三年级是一段不断往上攀登的征程,每一步都要走好,走踏实。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务必从小抓起。家长的积极配合、科学指导,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