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永祥(1965-),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资深高考阅卷人,北京高考评卷语文科目负责人。
现在强调语文素养,还强调美学素养,等等,固然是对的,但对基础知识与能力,重视远远不够。我不会唱高调,只要到了中学,我就反复强调说要打好基础。
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重要的话要说三遍。一定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现在孩子不背书,一背点书,就说死记硬背,老师也怕。我认为除了该背的那些东西,如古诗文,高考、中考要考的东西之外,好的段落你也背,遇到好的词汇好的诗文名句,最好背下来。在最好的年龄,有最旺盛的记忆力的时候,多记点背点东西,一辈子都受用无穷。最功利地说,你背一点东西,背点词儿,高考的时候就不至于那么可怜,写出来的句子干枯无味儿。
我们的孩子在写作当中,不会用词,不会挑选词儿。我到浙江一所中学做宣传,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法很多,可是我写不出来。”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没词儿,我拽不出来词儿。同样一句话,人家写得很好,我写得就很烂。”我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他说:“我喜欢读《西游记》。”我说:“《西游记》好啊,你看三打白骨精那回,白骨精三变,第一次美女,第二次老太太,第三次老爷爷。其中每次妖精出来的时候,都有一段话来形容她的长相打扮。如美女怎么月貌花容,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老婆婆如何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公公长得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等等。大家想想,如果妖精长得青面獠牙,指甲都这么长,吐着舌头扑过来,八戒的耙子早就打过去了。因为她是美女,所以他不让打。你再看那座雷音寺,看那道通天河、那座火焰山,都有好词来形容,你看不看这些?”学生回答说:“我不看这个。”我说:“你看什么?”他说:“我赶紧翻翻翻,把书翻过去,看妖精被打死了没有。”我说:“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不得法。你平常不记,考试的时候哪里有词可用?你记一点比如我刚才说的那些词,将来写美女,写老人,写山水,写建筑,写山川,你用不完的词。”其实,如果照我的办法读一部《西游记》,你就把所需要的词汇基本上都解决了。
在一次调查问卷中,我们有一道题问孩子们,你从高一到高三读完过几部长篇小说?一部?三部?五部?五部以上?结果是近一半孩子没有读完过一部长篇小说,这还是北京的孩子,我们去的还是北京中上水平的学校。各位想想,一个孩子在高中三年中没有读完过一部长篇小说,他怎么能写好作文?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的时间被各种功课与活动,切割得七零八落,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时间。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情况,经常有家长说:“我孩子没有时间看书,看书耽误时间,耽误刷题。”也就是说宁肯一遍遍地刷题,也不愿让孩子读书。可是,你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怎么写作文?现在中学老师讲巴金、老舍、沈从文、茅盾,四个作家各讲一篇,老师就讲这四个人的写作特点与语言风格等。无论你怎么讲,老师都累得不行,学生照样不懂。我说如果把这四位作家的作品一人看完一部,你不用讲,孩子就清清楚楚。只讲几个片断,让孩子要明白每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等,谁也做不到啊。
《红楼梦》怎么读?现在出了不少指导阅读的书,但似乎都没能切实解决问题。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教。比如我说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林黛玉进贾府,A问她读了什么书,她说读了点四书五经。B也问,妹妹读什么书?她说我胡乱读来着。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为什么林黛玉对老太太和贾宝玉说的是两种话?哪个是真的?如果反过来说——A问她读的是什么书,她说我胡乱读来着;B问你读了什么书,说我读了点四书五经——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么一说,他马上明白了:哦,不能反过来说,那样贾母和宝玉都会讨厌她的。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真是伟大,描写这样的情境,细致入微,写尽了人情世故,古人评价他“曲尽人情”,那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现在讲什么语文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些讲得都很对,但相对都很虚,没地方去抓。我觉得就是从最简单的字词句入手。我在中学反复讲,老师一定要坚持叫学生背,多背点。同义词、近义词多复习一点。从写短句,写段开始,慢慢再凑成篇。写贴近的生活,写他自己,这样慢慢慢慢练,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写作热情。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