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苏州市首批名优班主任,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全国模范教师。
出处:星教师
被称为“幸福因子”的多巴胺也是人体奖励系统的一部分。
在工作和学习中,当我们去主动设定目标和计划时,大脑就会开始分泌多巴胺,让人觉得充满干劲儿,迫不及待地想行动起来。而当目标实现或取得成就时,大脑还会分泌多巴胺作为奖励,让人感到满足和幸福。而这种满足和幸福感又可以激发新一轮的行动,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就。除了干劲和幸福感,多巴胺还会让大脑的海马体和额叶运行更高效,这两个部位和人的记忆力、学习力密切相关。所以当多巴胺水平提高时,人们的实际表现也更好。明白了这一点,面对压力和竞争极容易带来的学生抑郁这个可能性,一线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和学生一起设定压力大小合适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
这个设定的目标,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目标(计划)的时间跨度不能太长,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很弱的、意志相对很薄弱的,甚至可以先设定一周目标甚至一天目标。
第二,把大目标(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任务)。这样,一个个小目标能够被实现,多巴胺就能持续分泌,产生持续的干劲和快乐,能够有完成大目标(任务)的动力。比如,一大篇古文可以切成四五段来背诵,每次来只要背诵一小段就可以。再比如,长跑时提前熟悉赛场,确定好几个小目标的标志,路边的一棵大树、一盏路灯等,这样长跑时就可以告诉自己下一个小目标是什么,而不会被遥远的距离打败内心的意志。
第三,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想象目标实现( )的情景。比如有的学生说要考昆山最好的高中,那我就去那所高中拍下黑天鹅,照片打印出来送给这个学生,学生就会常常想象自己考取后在湖边看黑天鹅优雅身姿的情景。等中考结束后,这个学生实现了目标,给我发的第一条消息就是:“我去看过黑天鹅了!”大脑会把想象的当成实际发生的事,所以当我们想象目标实现时,也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提高行动的积极性。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