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蒙粉;出处:每日蒙台梭利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在教育孩子学习这条道路上,永远不要指望天性懒惰的孩子能够自觉。
科学介入,养成习惯。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干预,提高孩子的自觉与自律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过度焦虑、太多催促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许多父母喜欢看着孩子写作业,寸步不离,然后给孩子挑各种毛病。一会嫌他字丑,一会说他写字太用力。孩子感觉总是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甚至不敢轻易下笔,害怕写错会迎来家长的责骂,自然就不能专心致志。智慧的父母,会恰当介入,一方面拥有“慢”下来的勇气,给孩子充分时间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懂得学习习惯的建立不是靠严盯死守养成的,而是宏观调控注重结果获得的。比如,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内完成作业,增强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性和自律性。所谓的“抓”、“盯”不是让你真盯着孩子做每一件事的过程,而是让你盯着孩子的学习结果。
制定规则,内化习惯。孩子天性贪玩,若没有父母的监督,家庭规则的约束,很容易“偷懒”。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以便于孩子接受并遵循。同时,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后,父母不能一边教孩子守规矩,而自己却在一边破坏规矩。这样嘴上一套,行动却是另外一套,会造成孩子对规则/规矩的漠视。
适当放手,收获习惯。父母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养成内驱力。内驱力是培养孩子自觉性的关键。当孩子拥有内驱力的时候,学习就成了自己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主动去学。一是让孩子自由探索。儿童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教育应该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只要孩子不违背三点原则:不打扰他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就放开双手让他自由探索吧。二是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虽然在孩子习惯养成的早期,要给孩子适时地督促,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要逐渐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因为过度干预会导致孩子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做得是( ),把握方向,虽然原则上的事情没有商量;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是有自主选择权的。学会适度放手,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教育智慧。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