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1980~),原名马力,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等,曾获2010年人民文学散文奖、2011年朱自清散文奖、2020年茅盾新人奖等。
朋友向我求助,如何让孩子学好文言文。我告诉她:“古文和英文有点儿像,你背再多的语法都没用,重要的是语感。而语感的磨炼,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
起初我让儿子马小烦背诵的是《出师表》。说实话,拿《出师表》当入门文章,门槛有点高。不过马小烦一直在听《三国演义》的评书,对三国的历史背景很熟悉,而且他超喜欢诸葛亮,多少可以抵消一点背诵的痛苦。于是从一个月前开始,每天临睡之前,我开始陪马小烦背《出师表》。
一开背诵不能贪多,我让他第一天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第二天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一边背,我一边给他讲解,从字、词到历史背景:你知道“先帝”是谁吗?就是刘备。刘禅你还记得吧?就是赵云从长坂坡救出来的那个小娃娃,刘备死后,他当了皇帝,所以刘备就被叫作“先帝”……出乎意料的是,马小烦居然兴致很足,而且坚持了下来。
为了方便孩子背诵,我会对长句子进行拆解。比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这一句,我拆出几组对仗:“侍卫之臣”对“忠志之士”,“不懈”对“忘身”,“内”对“外”。孩子背对仗效率很高,背完在前面加一个“然”,中间加俩“于”,后面加一个“者”,就背下来了。还有一个难度更高的句子:“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我是这么拆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这样一拆解,主干变成了四字一句,节奏分明。中文的性质决定了,四字与六字交替出现能呈现出一种近似于音乐的美妙韵律,再加上内容上的对仗,即所谓“骈四俪六”。这种文体非常优美,朗读时富有节奏,极适合吟诵。搞明白诸葛亮的文风特点,再来背诵《出师表》就轻松多了。
我问马小烦:“我们就快背完了,你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忠心吗?”马小烦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诸葛亮像爸爸。”“是因为智慧、相貌,还是两者兼有?”“跟你一样絮叨,你每次送我上学,在车上也是这么讲话的。《出师表》里有好多诚宜啊、宜啊、不宜啊——这不就是,你应该做什么和你不应该做什么吗?”听他这么一说,我忽如醍醐灌顶。《出师表》号称“千载一表”,但严格来说,它是最不像表的一份奏表。表是什么?是臣给君写的报告。而《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的种种规劝,完全不像是一位臣子劝皇帝,简直( )在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分明就是絮叨啊!我送马小烦上学,一路上就是这么絮叨的:“你要上厕所记得跟老师主动说,别害怕。厕所知道在哪儿吗?尿完记得洗手啊……”如此一来,《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刘禅体现出的感情,绝非单纯的臣对君的感情,也不只是传统的拳拳忠心。在我看来,那是一种无限接近于父母对子女的关切。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